今天是
天气预报:
书院戏台
【发布日期:2009-08-0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章汉

文明古国,诗礼传家。见过书香门第的楹联这么写着:“家有诗书能益智,地多山水足延年”,门扇的对子则是:“耕云”、“读雪”。朱子晦翁曾为某书院题联曰:“泉清堪洗砚,山秀可藏书”。诗书与山水并重,益智与延年兼得,可谓物质、精神双丰收也。
福州卧野环山,派江吻海,山水自是不缺。闽都人家重教兴学,文风鼎盛,书香盈巷,科甲联芳,曾有“路遇十客九青衿”的美谈,诗书亦自不缺。
曾辅佐闽王王审知的乡贤翁承赞说得斩钉截铁:“人家不必论贫富,惟有读书声最佳。”他在退隐归里后还以诗广而告之:“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这要比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功利冲动,要纯粹、无为而执着得多。
旧时闽都乃至福州十邑,都建有不少书院,并时见名士大儒出任山长。最著名且保存较好的,是清代福州四大书院。其中的鰲峰书院,连当朝皇帝都亲笔为之题匾,曰“三山养秀”。书院为当地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被大天子一言以蔽之了。
当然,读书未必都得在书院,自学成才者自古有之。旧时不还有许多名人非正规的、甚至是“一过性”的读书处吗?这些读书处所以有缘被重新提起,皆因为这里的读书人日后成了大材。因此,一个地方常见“读书处”,并且保护完好,说明这一带学风颇劲,长辈们都想着法子,制造气氛,树立榜样,课子劝学。
读书也未必全得面对本本。社会大舞台,舞台小乾坤。看戏也可视作另一种方式的读书——读戏文,立体的,虚拟的,全声息的,口传身授的,有教无类的。对子里就写着:“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群众所以喜闻乐见,在于它寓教于乐,能增广见识:“欲知世上观台上,不识今人看古人”。
看戏,大约也算是“于无字句处读书”的一种。旧时福州城里大街小巷,乡间村村社社,建有不少露天或不露天的戏台,正是应了大众求知、求善同时求乐的文化心理需求。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