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心中的前地(下)
【发布日期:2012-10-1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朵 拉(马来西亚)

走路在澳门是乐事,多是地势略陡的山坡路,气候再怎么凉快,也会出汗,但不觉得疲累。每一条路都不长,几乎一直在拐弯抹角。短短便来一个转折,每一个转折处,出现一道漂亮的风景,充满了回味,脚步在继续前行时因此有了新的期待。
建筑物的西式特色很强,风格不太一样,却又有其相像之处。路上行人不多,旅客不少。擦身而过的人大多步调不缓不疾,气定神闲,自有其从容风度。
到了建于1872年的郑家大屋,原来是中国现代思想家郑观应的故居。观光书上介绍说,那一院落式的大宅,外观似中国建筑的结构,屋顶梁架窗户,包括精致典雅的雕花镂饰,都属中式传统;室内的天花板,门楣窗楣却深具西方特色,是一间足以代表澳门的中西融合的大屋。
其实何止是建筑,数日逗留,让人惊艳的是,在时间的沉淀下,东西交融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结合以后产生了不完全传统,也不完全时尚,而是恰到好处的优雅且谐调的独特澳门风格。
晃晃悠悠漫游式地走,并无刻意按图索骥,竟也一再与观光书上的景点不期而遇。
澳门三大古教堂之一的圣老楞佐教堂,雄伟壮观,花园内种植不少棕榈树,一片生趣盎然的绿意。教堂左右两边都是钟楼,一是报时用的时钟,一是教堂望弥撒所用的铜钟。屋顶是中国式的金字瓦面。沿着石制梯级爬上去,直达教堂门口。礼拜堂内悬挂古老精美的吊灯,祭坛中间供奉着圣老楞佐的圣像,周围一片纯静安祥。
继续前行不远 ,巍然矗立着被老一辈澳门人称为澳门天主教的“少林寺”的圣若瑟修院与圣堂。1746年开始动工,历经12年才落成的圣若瑟修院与圣堂,1903年曾经重修,1953年再度整修。气势嵬峨、肃穆庄严,其中一块奠基石佐证了圣堂的历史。在圣堂右边高塔上,有两个大小不一,浸渍着二百年岁月的铜钟,是当年意大利著名铸造家卑他利华建造的。抬头仰视,明亮温馨黄色的外型和澳门地标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的大三巴牌坊相似,被本地人称为“三巴仔”。
环境清幽的岗顶前地,原称磨盘山。地上的路面由许多碎石铺就,仔细一看,原来排列出来的是波浪的形状和海里的生物。由于图案斑驳,每一步踩下去,都叫人花了眼,然而随着视觉的盛宴,脚下迸发出一股浓厚的欧洲风情。
周围的古建筑不少,因修建兼照顾得好,足以承受着时间的重量和力量,具有古雅之美却无苍凉之感。149年前兴建的岗顶剧院,原称伯多禄五世剧院,主体部分先建好,直到1873年,才加建具有新古典主义建筑特色的正面。它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供戏剧及音乐会演出之用,是当年葡萄牙人社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
400多年前由圣奥斯定教会创建的圣奥斯定教堂也在附近,1814年重修后保存至今。每年二月或三月耶稣受难圣像巡游,由此教堂出发,被迎到主教教堂,圣像留在主教教堂接受祝祷,隔天由教士们抬着受难耶稣圣像出游后,再送回圣奥斯定教堂。这个原于1591年建筑的老教堂,最初非常简陋,以蒲葵叶盖在屋顶上遮挡风雨,华人觉得远看起来像龙须竖起,故称“龙须庙”。
几乎所有西方教堂都有东方名字,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擦出了亮丽的火花,同时也显露了彼此对对方文化的尊重。未到澳门,没有带着特别的憧憬或向往,更不知在澳门清静庄严的教堂星罗棋布,只知有很多炫目耀眼的赌场。来到澳门,置身于历史和现代互相辉映的现场,发现有人每天躁动不安地在奢华灿烂的赌场出入,另外还有很多澳门人宁静自在地过着淳朴平淡的简单家常日子。
时间在澳门没有门槛,时间在澳门也不曾断裂过,在大街小巷闲逛,看见深邃的传统,感觉浓郁的历史文化,不管是建筑物或者生活方式。新和旧,现代和古老,相互包容,相辅相成。在如此豪华又如此朴实,如此新颖又如此怀旧的地方过日子,如果不能成为哲学家,却也能够更有智慧地看清自己,学会选择,一个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
在仓促匆忙的年代,澳门的单纯恬淡不只叫人羡慕,还是局促在都市里紧张地争先恐后的今人,追求朴直无华的慢活日子的典型模范。
夜晚回到暂时的宿处,大家闲闲地喝着冷冻啤酒,望着露台外边闪烁的万家灯火,闲闲地聊着澳门,突然想起,抵澳至今,不过两天,已经走过妈阁庙前地、阿婆井前地、岗顶前地、议事亭前地、还有女儿说的郑家大屋前地。
就是这些前地,让生活无意中多出一份闲情逸致。而这些前地,恰恰也是澳门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地方。
生命的道路,在疲惫和倦累时,假如有一片前地,可停下来稍稍歇脚,观赏一下周围的景观,在片刻的安闲中喘一口气,闻闻花香,听听鸟语,调整呼吸,重新灌输力量,于是又可站起来,充满活力地把人生的路继续走下去。
纷纭杂乱的烦嚣世间,但愿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前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