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田螺其香隔巷闻
【发布日期:2013-08-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蔡柔远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每逢早、晚稻收成,我家餐桌上准有田螺可吃。田螺是母亲就地取材——在稻田里拾回来的,并隔三岔五地炒着吃。水稻田里的田螺肥而大,壳薄且肉厚。为抛弃螺尾的小螺仔,她则用锥子把螺肉挑出来,装入洁白的盘子,那青色的螺肉宛如一幅明快典雅的水墨画,可谓“白玉盘中一青螺”,看了令人胃口大开。再用自家菜园里的韭菜或洋葱爆炒,咀嚼起来又脆又富有弹性,还带有一丝丝来自淡水河里的那种特有鲜美溢出;如果螺小,她就带壳炒。炒螺前,她不厌其烦地用铁钳剪去螺尾,揭去紫红色的“田螺丕”,再洗去螺尾的碎渣,待油锅烧热,爆炒葱姜蒜,再放黄豆酱,哗啦!哗啦hellip;hellip;田螺倒进锅里猛火翻炒,倒点料酒、放点白糖、八角、香菜等佐料,煮几分钟便可起锅;莆田有句“一个田螺九碗汤,喝了螺汤不生疮”的养生诀。每当家里煮干饭的时候,除了炒两三碟新鲜的豇豆、丝瓜、小白菜等蔬菜外,她总会再来个“田螺汤”。赤日炎炎的夏天,能喝上几口清淡鲜美的田螺汤,既享口福又清凉解暑。
水袖般的家乡——莆田,处处都有河池、湖泊和沼泽水田。那里是螺蛳等贝壳类软体动物栖息的地方,因而家乡多产田螺、青螺、石螺等螺蛳。一年四季都有螺蛳可食。尤其是水稻收成的时候,稻田里的田螺躬腰可拾。螺蛳自然也就成了农户家里的一道舌尖上的美食。
吃田螺也是有究竟的,不管是自己拾的还是买来的,都必须放在盆里用清水养一两天,每天换水两三次,田螺依然会像在泥土中一样缓慢爬动,或附在脸盆的壁上田盖轻微地一张一合,于是便有秽物从螺口慢慢吐出。盆中还要滴几滴食用油,说是灭除水蛭(蚂蝗)的关键秘诀,不可忽视。再用清水洗干净,便可食用。
我们“大宅院”里住着二十多户人家,夕阳西下,里埕、外埕都摆满了桌椅板凳,几乎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这道无与伦比的炒田螺美食。田螺的简单吃法则用嘴啜。经烧煮汤汁浸透,用力一吮,格外香美。要讲究一点的,那就是炒螺肉。明朝有一个状元郎名叫伦文叙,嗜爱炒田螺,百吃不厌,并为此题诗:“炒螺奇香隔巷闻,羡煞神仙下凡尘。田园风味一小菜,远胜珍馐满席陈。”我想,当年“大宅院”里各种美味田螺若是集中到一起,必定是一桌丰盛的“田螺宴”。
田螺不仅是席上的美味佳肴,而且也是治病良药,中医认为其味甘、性寒,可以清热、明目,能治黄疸、水肿、淋浊、消渴等症。《本草纲目》称:“螺蛳,解酒,消黄疸,清火眼,利大小肠之药也。”传说田螺是三光菩萨的第三眼所变,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吃了田螺,双目会明如秋水。所以,每年中秋节,母亲都会做一道美味田螺,边赏月边啜螺,现在想起来依然馋涎欲滴。那种悠闲自得的“农家乐”日子,一直存放在我的大脑记忆之中,而且不时地会闪现在眼前。
去年夏天我从广东回到老家,一直在找寻田螺的美味。我曾经到梧塘农贸市场去买田螺,一个卖水产品的商贩说:“田螺现在是lsquo;天顶月rsquo;。你说哪一块地不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即使是沟里田螺,也未必有人敢吃。如今田螺早就不姓lsquo;田rsquo;了!”小贩的“怨言”,让我思绪飞回五十多年前村道墙上“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的大标语,又让我看到上辈人“挑粗水”(挑大粪)、“烧火烧土”(烧去的稻头既可以做肥料又能起到杀虫的作用)、“点灯诱蛾”、“撒石灰”(庄稼上撒一层薄雾般的石灰粉杀虫)和“拾稗草”、“薅草”等的身影;耳旁似乎响起了一阵阵呱呱呱的蛙鸣声。如今乡土气息浓厚的传统词语似乎变得越来越陌生。看来今后要吃到当年“绿色”的田螺,可能就难啰!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