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月圆中秋
【发布日期:2016-09-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曾元沧

中秋的情感载体是“月”。因其谜化而显得神圣,也就有了人类由月及人的永恒情结。同样一轮中秋月,古代则以婵娟、桂魄、蟾盘、宝鉴、冰轮等作不同的表述。有多少想象,就有多少美好;有多少离愁,便有多少无奈和寄托。
中秋的心理蕴意是“圆”。我们的祖先对“圆”情有独钟,也许与“天圆地方”的意识指向相吻合。通过旁人解说打开僵局谓“圆场”,男女双方开始过夫妇生活谓“圆房”,声音婉转自然谓“圆浑”,成人之美谓“圆全”,梦想得以实现谓“圆梦”。而对圆周率特别有研究,则是举世周知的。圆,成了吉祥诉求乃至图腾崇拜。人们或期盼自己生活圆圆满满,或对亲朋好友遥寄思念: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已故当代名诗人黎焕颐,对历代写中秋节的诗词,最推崇宋朝苏轼的作品,曾说:“诗写到这份上,谁人能匹?”苏诗吟唱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公于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水调歌头”。
其实,苏公清醒得很。有限诗句写出人世无限感慨,自宽的,劝戒的,充满思辨哲理,薄发于厚积,千古流芳。后人哪怕自我感觉再好,在优秀传统文化跟前,也不得不“俯首称臣”,不是吗?每逢月圆中秋,人们便自然而然想起他创作的经典,并拾其牙慧为“时尚”——永远作古的苏公,永远地“千里共婵娟”!
古往今来,中秋的主角始终是人。月为人用,人为月醉。不知今岁中秋月,能动月下几多情?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