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梅
很少有一座山,让我有一见如故之感,且归来想起,仿似依旧立于它浑然雄峙的屏障前;它的形态,宛若宽厚的城,给人归家的温暖;它的形象,又如智者,给人时光冲刷后依然鼎立的傲然。而它的丰饶岚翠,更让人久久遐思,难以释怀。
纵观天下奇山,或高峻,或嶙峋,或兀立,或锐峭,而方山进入眼睑,与其它山势迥然不同的,却在它的——方方正正!
我来方山,正立秋伊始。从山脚下拾级而上,人声阒然,细草翠润,林木窈然而深,但蝉虫似因了人的惊扰,而更加群噪。过百步之遥,只见一堵百米多高的巨障阻了去路,听说这就是著名的峭斗嶂,它就像一道天然的石屏风,徐徐展开。抬头仰望,碎光婆娑,细叶轻曳,远处的多宝塔耸立在悬崖边。此时,岩之硬朗与壮实,与塔之玲珑雅秀,相得益彰,令人赏心悦目。
古人云:临门观山相而据其胜。走到这里,已然可知此山非同一般。果不其然,峭斗嶂半腰有一岩洞,即峭斗洞。门有一联:“峰回尘境隔,花落洞天幽”,为清何绍基所题。洞虽小却状奇,若田螺,洞体盘旋至尾部,仅2平方米,内有一池碧水。相传王羲之游览方山时曾来此避雨,见洞中潭水清冽,大喜,即挥墨写下了《游西郡记》,并在池中洗净笔砚,后人刻名“右军洗墨池”。仰慕中,进洞深探,有些幽窈沉黑。果真有泉?我向小潭伸出手,清凉之水马上涤荡着手的每一寸肌肤,连忙置换另一边手,让文气与清气充盈周身;出洞后,我仔细地摩挲着不知经过多少光年而风化的流纹岩,它如无声的画,石体上横竖割裂与片片如鳞的转角,仿佛人类走过的漫长的路。
山之盛,必有飞瀑,而梅雨瀑即位于附近。它从六十多米的悬崖上跳跃着,一路飘洒,如万斛银珠从山涧飞流而下,有时呈一条白练,尽显着柔情与飘逸。因为山势三面被峭壁包围,有时瀑布还会出现“飞瀑倒卷,梅雨升空”的奇观,聚风中,瀑布飞流倒卷,形成“危崖散梅雨,峭壁迎秋辉”的景致。大自然的造化如此完美地展现于此,使方山拥有了一种绝尘之美。
山之灵秀必与人文的馥丽相辅相成,方岩书院,即是方山的文脉奇地。源于明代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的谢铎。谢铎为大溪桃夏人,生平博览经史,工诗。他一生三隐三晋,以“匡治天下风教”为己任,不畏权贵,忠孝廉正,祖上数代致力于书院的传经治教。他曾仕归山中,主持方岩书院,研究程朱理学,自成一体,又整理台州乡邦文献,理清台学源流,对浙中阳明学派产生深远影响。当地百姓数百年来一直敬重崇仰他的为官为学为人,有关他的故事与传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