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梅
我在书院里徜徉,或流连于人文风流,或惊叹于风物陈迹,在列展中体悟着这方水土的朴素与铿锵。之后,在书室中坐定,清饮着一杯醇淡的云雾茶,想象着梅雨飞瀑如仙的飘舞,伴着鸟雀啾啾而掠过的天籁之音,远处的幽谷仿似传来谢铎忧国忧民的“国有不足,亦当别为节缩区处”的叮嘱,以及学子们萦绕于耳的读书声。顿时,书香与旷远的回声浑为一体。
谢铎以“方山”为名号,一生敬山爱山。他与另二位刚正不阿的历史人物并称为“大溪三贤”。其一为宋代的王居安,号“方岩”,官右司谏,一生光明磊落,勇于直谏。他的笔下描写了辞官归乡时的情景——“八十归来,方岩下,几竿修竹。柴门外,沙铺软路,水流清玉。栽接新来桃与李,安排旧日松和菊。过小桥、作个看山楼,千峰绿。”另一贤为明朝兵部尚书赵大佑,他自号为“方崖”,为政雷厉风行,面对宠臣当道,从不抱着“尝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的避世。可他在仕途一帆风顺之时,突然辞官返乡了。从此留于方山,闲云野鹤。
这使人不禁想起,人之风骨与气节,与这座大山有着怎样丝丝入扣的关系。你看他们,生于斯、长于斯,明白“方正如山”的做人准则,明白“山之坚毅,为人弥坚”的潜移默化。而这方纯净的民风净土,更让他们的眼睛与心灵,容不下一丝污浊。千百年来,他们的命运与名号就永远与方山连在一起,留下了人间清歌!
出书院,攀崖而上,发现方山顶是典型的流纹岩平台地貌,因为自然风化,平台上形成了各种平缓的土丘、凹地以及浅浅的水潭,也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的火山平台。山顶时常云雾弥漫,人在顶上如置身九霄云外。若逢晴朗天气,居高远望,则温州、台州部分地区的风光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驰。方山顶又是观沧海、看日出的好地方。据说每年农历十月初一的清晨,可在方山顶看到日月同辉的奇观,想那红日托天而出,海面闪金溢紫,光辉不断向外扩散,衍射到更远更广的天宇;而一弯细月,还挂在另一边,淡雅地等着自己隐落。那是一幅多么玄妙的景致。
方山顶确如“空中花园”,景色殊异。俯瞰山下人家,原是洪荒郊野,如今延蔓成安居的人间烟火,点状错落的山岭,点缀着三、两村居,更显出几分桃源之境的怡然,栖居于此的人,推门见田,依山倚靠,鸡犬相闻,山泉潺绕。而顶上,则有另一番美妙的景致,拥有“上下天湖”、“瑶池”、“鹊桥”、“多宝佛塔”等著名的景点。特别是碧莹莹的水,衬着蓝幽幽的天,湖边有亭,人影、桥影、亭影相互映衬,美轮美奂。黄昏时,远眺地平线远端,夕阳衬着桔黄红晕,成轻纱般绵延,山脉融合,四野共溶,此情此景,让人卸下周身疲惫,仿佛尘世的喧嚣都已淡远。
方山顶也是众多游人青睐寻踏之地。但由于山高多风,山顶除了杜鹃、油茶、山植、观音竹等外,乔木难以生长。松树体型矮小,状如人工造型的五针松。其它各色植物,或呈球状、点状,或铺陈状,犹如国画点染;沿壁而立的楼阁,间插有致,与自然和谐相生。蜿蜒的途中,杂色的野花、绿翠的青苔、繁茂的植物,给山体披上浓浓的春意。鼎立亿年的方山,没有改变初衷,水与火的奇迹,使它更像一位哲人端坐着,对人来人往投以微笑,使人们的脚步更加笃实安定。
“仰止方岩千仞几,巍巍高大与天齐。当头白日青云接,万里江山一望低。”游览半日,我已深深地惊羡于方山之美、方山之正、方山之奇。待下到山脚,回望列屏如城的山,它静朴如初;此时,暮霞橘黄,心暖天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