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中式文化回归
【发布日期:2009-08-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陈章汉

作为水的集散地,井是实用的,专为养生而存在。作为风的憩息站,塔是审美的,多为礼佛而存在。井因为实用,故而随着自来水的问世而自然淡出。塔因为审美,因此只要抗得住灾变,则是愈孤独愈见其扶摇。当然还有个原因,井虽堪称往地下建起的“塔”,却因没有海拔而容易被人忽略。但无论如何,井和塔都算中式文化的典型符号:前者代表市井伦常,属“生”的天地;后者代表人文精神,属“灵”的空间。
“生”的载体多是物质的。按严氏引荐的“物竞天择”原理,生存方式和生活模式是可以进行比较并加以选择的。问题是,人们常常不把这种选择权交给“天择”或可能成为“适者”的自己,而是拱手让给别人,让给一个名叫“从众”的陌生的“维他命”。
睿者兼勇者如张艺谋,对克隆西式的文化形态敢于说不!北京奥运开幕式所以惊世骇俗,在于借行为作宣言,替中国传统文化正本清源。且看那军中鼙鼓,纸上乾坤,墨分五色,笔走三秋,剑端柔意,字外工夫,在中国印的先声里,在大鸟巢的氛围中,如瓦釜不弃,黄钟重鸣,向全人类昭示中华文化的笃定、强顽与自在!
在嘀嗒声中不会走远,去了注定还回来,除非发条松了。但作为一种文化生态的回归,并不意味着回到原点。我们不至于迂腐到枯守老井,拒喝自来水;封了现代便器,重新启用马桶。时序在演进,观念在嬗递,生活不会简单重复。
居载体的打造上,我们可宽以容纳,精于吸纳,体现海纳,不再滞纳。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上,则应留点古意,蘸点诗意,守定主意,不妨创意。传统文化中有太多的精彩,只要留心,俯拾即是,如福州名菜“佛跳墙”,文火出真味,野语煮乡风,端的是一流清享。
精神生活,就是“灵”的空间的春夏秋冬和晨昏晦明。肉体安顿并且侍候好了,固然有福,然而倘三界莫辨,四壁缺书,五音不全,六神无主,身心未能调适,日月每怨参商,灵魂的虚空无以充实,锦衣玉食又当如何?
无论三教还是九流,对灵的空间最为讲究也最知融通。书法是线条艺术,也有个神秘的空间在,看公孙大娘舞剑器之类的联想,本身就意味深长。辞赋是文字艺术,中国特有的方块字,排列组合平平仄仄,码上瘾来让人欲罢不能。青梅煮酒,笑谈千古英雄;品茗论道,岂无物外高隐?诸如此类,古典情结氤氲的中式文化里,有足够的空间让人玲珑四达,左右逢源。而这,也正是中国园林艺术所追求的——渐入佳境,柳暗花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