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新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时候,看着父亲穿着蓑衣,行走在风雨里,根本不理解这句诗的意思,只知道蓑衣遮着的父亲,心里是一片晴天。
蓑衣,乡下曾经的标志,常常在一场桃花雨之后,被父亲从门后面取下,穿在身上,然后,带上圆圆的斗笠,那是当时乡村落雨时的流行装,家家户户都有。
被遗忘在墙壁上的蓑衣,曾经是乡下农忙时节最重要的角色。插秧季节,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田地里,乡亲们蓑衣在身,阻挡着侵袭而来的冷雨,身躯涌起阵阵暖意。寒来暑往,蓑衣早已褪去青草的气息,经历了风雨的滋润,沁进了汗水的咸味,融入了劳碌的日子,因此,风雨中的蓑衣总是沉甸甸的。
每每,父亲从田间劳动归来,脱下柔韧的蓑衣,抖去水,挂在大门的后面,那时我总会呆呆地看着一滴一滴亮水珠从茅草间滑落下来,眼里充满好奇。
农闲乡下是编织蓑衣的时节,大人们拿出已经晒干的茅草,说笑着在树下编织蓑衣,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祖辈留下的手艺,就这样传承着。也有的,会取出破损的蓑衣,认真地缝补着,惜物之情,对于农人,就是一种朴实、长久的热爱。
细雨的乡下,一半景色属于蓑衣,小路上,农人的蓑衣是行走的诗。它从远古走来,被一朝朝的文人墨客所吟诵。“尔牧来蓑思,何蓑何笠”、“自庇一身青蒻笠,相随到处绿蓑衣”、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蓑衣伴着诗情画意过着朴实、敦厚的日子,岁月里,多了辛苦,多了劳累。
乡下的蓑衣是历史上流行最长远的雨服,一眨眼间就被雨伞和雨披取代了,成了过时的旧物,闲置在最安静的墙壁上,它的身边也常常挂着一把镰刀、一根扁担,最热闹的也不过几张年画。它们均静默不语,却都是农家生活的关键词。
蓑衣,和凋落的岁月一起,被印在一张叫作往事的底片上,慢慢变黄,成了心中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