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椿
近读一本有关药膳的书,得知水稻叶竟然可以煮粥,配以薏苡(六谷)仁、糯米,“色美,芳香,润甜”,有和胃清肺,止渴清热,抗癌等功效。
这不禁使我想起稻草的种种好处来。
扬州有句俗语:“干稻草,黄金宝。”秋后,水稻收割脱粒了,农村的地头场边堆着一个一个大大的稻草堆,用壮观来形容也不算过分。
在过去的年代,稻草是苏北一带农村的主要柴火,一季稻草够烧大半年的。但稻草真的不是好柴火,太轻,易烧,灰多,总要不住地往锅膛添,一顿饭烧得满锅膛灰。不过需要文火的饮食却又是稻草最好,如做米饭,很香。
稻草曾是我们那里缮房子的主要材料。稻草建屋古已有之,“稻草高茨屋,绳枢窄作门。”(陆游《书壁》)“短檐苫稻草,微俸封渔租。”(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过去农村没有条件盖瓦房,大多是草房。草房用麦秸缮最好,麦秸不够就用稻草。屋顶黄黄的,檐口齐齐的,倒也好看。只是稻草腐烂快,差不多一年要修补一次。烂得太多了,就重缮。
稻草松软,保暖,可以铺床,做枕头。贫困年代买不起铺被,村里人大多用稻草代替之。那时冬天睡觉有时会觉得上冷下暖,因为被子往往很薄,下面的稻草厚,暖和。我们那里有一句形容穷自在的光棍懒汉的顺口溜:“铺稻草,盖稻草,一觉睡到早饭好。”也有用来自嘲的。
稻草还是牛饲料。以前大集体养的牛多,冬天干青草常不够牛吃,就用稻草补充。想必即便对牛稻草也不是什么美味,干青草直接喂就行了,稻草要轧成两三寸长,再拌些稻糠、豆饼等配料,这样牛才肯吃。那时人都吃不饱,牛的调料也是有限的,有时相当于“意思一下”。
稻草有韧性,捆个丝瓜豆角架,扎个青菜什么的,随便抓来一把稻草就可以用。此外还可以搓绳,扎站窝子。站窝子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名词,是以前我们那里冬天供小孩取暖的一种用具,用稻草编成下口大上口小的圆筒,高一米左右,离地一尺多的位置穿几根横木。横木下放火盆(沙泥做的),底放棒穰子(玉米芯),上放锅膛里的火种,火种上盖一层灰,这样就能保持长时间供热。小孩站在横木上,两手扒着窝沿,既可学站的能力,又可取暖。
稻草人差不多人人知道,置于地头田边,手里“拿”着小旗子,吓唬吃庄稼的鸟。据说时间长了,鸟会识别不是真人,照样来侵犯庄稼,甚至落在稻草人的头上,所以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有句歌词:“无魂有体就像稻草人”。 叶圣陶的著名童话《稻草人》,则把稻草人写得有灵魂有爱心,感动了几代小读者。
稻草的很多功用已成为历史了,但让仍在吃米的人们了解一下稻草,也还有些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