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坤
光阴如梭,转眼间我离乡已有十来个春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往事都已逐渐淡忘。唯有那悠悠的乡音却余音绕梁久久不绝,有时会勾勒出我故乡美丽山村的意境,更会勾起我的淡淡乡愁。
我的家乡位于莆仙两地交界的一个小山村,那里经济欠发达,山路崎岖交通不便,与外界交往隔阂。生于斯长于斯的山民,便用源于自然的树叶伴音,扯开粗犷的嗓门,在空旷的山野上,把一支支山歌唱得空灵悠扬,激荡人心。唱山歌成了昔日山民们劳作之余的一种重要休闲娱乐节目,也是平常人们交流或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小时候,我和村里老人林金伟一起放羊于山上。每当有羔羊迷失时,他便会用随手拈来的树叶折叠重合后,放在嘴唇边吹出《梁山伯与祝英台》或《三十六送》之类的山歌音律。那悠扬的清音回荡在空谷间,沉浸于美妙律音中的迷失羔羊便会寻声来到主人的面前。此时,逶迤地走在后面的老人会吹响一曲山歌。而我则一边赶着羊儿,一边用稚嫩的嗓音和着曲调韵律唱着七字一句,四句一段,长短不一的山歌,伴着西下的夕阳余晖,欢快地向暮色四合的村里赶去,曲音洒落在乡间的山路上,好一幅山间牧羊图!
山村最精彩的时候是每年的元宵或中秋,每个村落都有山民们自发组成的十音八乐队。那哀怨的二胡、悠扬的竹笛、高音的唢呐、悦耳的木琴、清脆的小鼓hellip;hellip;这些摆放在乐苑古色古香的乐器,奏出的一首首曲调高扬的俚曲,足以吸引着四村八邻的山民们前来驻足欣赏。正是这悠悠的乡音,把山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给他们以良好的精神文化熏陶。
今年端午节回乡,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近古老的兴山书院(原中共仙游县第一个支部遗址)。这里的四周山峦叠嶂,树木葱葱,凉风习习,鸟儿啾啾hellip;hellip;此时飘来了一阵由闽中革命先驱者陈国柱的诗作谱出的曲子的清音,使我倍受感染,也使前来凭吊先烈的县旅游局的同志们个个沉浸于曼妙的乡音韵律中,谁也不忍率先踏破歌声的意境。这乡音便成了沟通山里自然景观与外界物质生活的一座没有屏障的桥梁,更是一条拉近古老民俗与现代文明的纽带。
悠悠乡音不老情。乡音乡情是我们最亲切的情感之一,它朴实无华而又清醇悠扬,温馨美丽而又甜蜜绵长。在远离他乡游子的心中,都有一块乡情的田园,难以割舍。每当我想起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风俗人情,便在他乡用乡情乡音酿造心中的一坛红酒,清新,隽永,醇香,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