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诚
北京的名胜古迹,我大都游览过了,唯独圆明园没有去。因为我不敢走进那个举世闻名的废墟。历史的悲惨,我一直怕着那份彻骨的痛楚。直到毕业前的一个周末,一同学约我去圆明园,我答应了,终于鼓足勇气走进了圆明园。
从学校乘355路车,像去朝拜我梦中的圣殿。将到圆明园下了车,我的情绪就陡然变了。一步步行来,我像是走向一处荒芜的墓地。那荒芜的墓地埋葬的不是别人,似乎正是自己的至亲。即使过了好多年,那心情还是异样地沉重。想写点什么,又一直没敢写。我感觉他伤得太重,我不想轻易去碰他的伤痕。我怕他疼。
然而等我决心要写一写他的时候,岁月却已经遗落了8个春秋。路怎么走,水怎么绕,桥怎么过,差不多都已经淡忘了。不过,也有忘不了的就是那些百看不厌的花、树、草,甚至月季在这里长成了。我从没有见过的爬蔓状,搭成了小径上天然的门廊,硕大的花朵就在人脸旁散发着芳香。总之这里的花草树木,都那么悠然自得,都那么生机勃勃地摇曳着,空气是那么清新,有鸟儿不时婉转地叫着掠过花影树头,这一切都安宁得叫人几乎忘记了曾经的血泪。
其实,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那些石头,尤其是遗址那里,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到处都是触目惊心!大水法、蓄水楼、海晏堂石贝壳、方外观hellip;hellip;所有的景物的名称,后面无一例处都缀着“遗址”这两个叫人心堵说不出话来的字眼,所有的景物,都能够想象得到当时的繁华景象。我小心翼翼地在这些废墟中攀上跳下,我在那些东倒西歪的石头面前不知所措。
我们穿行在一块块石头之间,我一块块地,逐个抚摩着那些石头,那些有着精美花纹的石头。当时正是酷暑季节,那些石头却不因太阳的热情而改变温度,无一例外地冰冷着。那些石头上的花纹,仍然是那么流畅饱满专致,只是它们不再是建筑的一个部分,有的已经半截埋到了土里。
最后,我们来到让我感慨万千的圆明园遗址博物馆。在那里我看到被封在玻璃柜里的炼焦的房柱,上面花纹炭化定格成了永远的黑色,破碎的玻璃瓦,从宫殿的顶端跌落到尘土里,所沾染的灰尘还在上面。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模型展示着这个园林曾经的辉煌;我看到了很多文字图像,这比我从书里了解到的东西更加具体。
多少年来,我总是魂绕梦断圆明园。风雨之中,明月之下,或踏着青霜,或披着白露,我的心,我的魂灵儿时时在那石头之间、在那云板与石墩之间踽踽独行。面对那高高的云板,与那长长的廊脚,不是检阅,而是感受;不是感受那份容易让人萌生的孤独,而是感受一块块石头所蕴含的那种灵性、那种品质,感受那一条条脊骨所禀赋的那种气概、那种精神。目睹那一块块石头,我才真正感到,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留给我们民族的不仅仅是屈辱,也不仅仅是悲愤;只有在那一块块石头之间走一走,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人世间的崇高与神圣,我才真正懂得什么是一个民族的伟大与坚韧,我才深深地懂得一个民族的顽强与坚韧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峰!
这就是圆明园。中国的圆明园。我心中的圆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