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始建于南宋的宏村依山傍水,已历800多个春秋。这是一座奇特的仿生牛形古村落,体现了徽人在农业社会对图腾“牛”的崇敬。村前的南湖波光潋滟,水木清华。面湖的南湖书院宽宏高大,门洞深幽,称作宏村的文脉。村民们引山溪之水入村,家家清泉绕墙基,可就便淘米洗菜,凭添了几许隽秀与灵动。许多古宅精美华丽,有“民间故宫”之称的承志堂,有民国总理的故居振绮堂,有汪氏宗祠乐叙堂hellip;hellip;在宏村游览线上,分布着不少竹刻店、制茶坊。竹刻多以当地山水建筑风景为主题,吸引不少游人选购。茶坊里,身着蓝花布衣的徽女当场用古法炒制茶叶,招来许多游客观赏、品味、摄影,成为老村一道迷人的民俗风景。我们探徽风民俗,观木刻砖雕,问徽墨歙砚,品毛峰猴魁,购徽果徽饼,赏竹编漆器,人自悠然复泰然。
徽州还有中华八卦村——呈坎,整个村巧借山水形势,按《易经》阴阳统一、天人合一的理论布局,古朴而神秘。而位于黄山紫霞峰麓的潜口,则集中了明清两代最典型的徽州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古桥和古亭,配以古树、古井、古匾,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和建筑学的珍贵实例,当得起“我国明清民间建筑艺术的活专著”hellip;hellip;难怪有人评说,徽州古村落是“古民居大观园”,小巷、园林、庭院、厅堂、天井、家具、器物、雕刻、彩绘,展现出一个个历史时期徽州的时代背景和生活图象。也有人描绘,徽州古村是“白云深处仙境,桃花源里人家”,村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乐天知命、随遇而安的田园牧歌式生活。还有人考证,陶翁的《桃花源记》就是以徽州的自然村落为蓝本,黟县还发现了陶氏的宗谱和后人,“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指的就是隐在山水间的徽州古村。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徽州的老街古村中徜徉,我一直纳闷,到底是什么力量造就了徽州的迷人魅力,支撑着徽州的历史辉煌呢?在一座老宅大门旁,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从这对富有家训意味的对联中,从清军机大臣曹振镛为《西递明经胡氏壬派宗谱》所写的“山川清淑,风气淳古,弦诵之声,比舍问答,其人类无凉薄之心,而有士君子之行”的序句里,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时光深处的徽州是浸透这片神奇土地的人文积淀,时光深处的徽州是耕读传家、贾尔好儒的儒家情怀。据说明清两朝,徽州光书院就有54所,所谓“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远山深谷,居民之处,无不有师有学”的向学风尚,给徽州带来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于是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便有了中华儒学的精神底气。难怪这片土地会培养出朱熹、戴震、吴鲁衡、程大位、胡适、陶行知等贤才俊杰,而厚实的人文力量理所当然成为了徽州的地域灵魂。
徽州人说道:“要了解皇家生活,请到北京去;要体味民间生活,请到徽州来!”这话儿仅仅停留于浅表,我还认为,徽州,是中华古文化的博物院!书桌上的徽州,是一方收藏了千年的歙砚;徽派文化,就是一碇古韵悠然的徽墨;扬芬千年的墨香,就散发在青山绿水粉墙青瓦间,散发在古桥旧坝和老街的石板路上,散发在一座座苔痕斑剥的老书院中,散发在潜口“明园”和“清园”的雕梁画栋里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