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怀中
近日,厦门大学莆仙籍的教授林丹娅等来福州参加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几位在榕的校友、乡亲与之聚会,我也参加。大家相聚,乡情高如壶公山,清似木兰水,谈起故乡的变化,都怀着一个心愿;愿壶公山更青,木兰溪更碧。
莆阳大地,以壶公山和木兰溪为象征,一山一水,称为壶兰,它既有自然景观,又有人文底蕴。多年前,我受莆田籍的马来西亚华文作协主席云里风邀请,赴马访问,宿于马六甲壶兰同乡会会所,海外莆仙乡亲,便以壶兰命名。
我小时就听了关于壶公山的许多传说故事,印象最深的是见了壶公山聪明花便开了,这里的“聪明花”,便是人文的陶冶和影响。宋理学家朱熹,曾仰望海滨的壶公山,叹说:“莆多人物,以文献名邦著,乃此公作怪也。”我每当驱车进入莆田地界,那座山头尖尖的壶公山,就出现眼前。记得2010年春,莆田市原社科联领导金文亨曾陪我上壶公山,那时他任莆田市玉皇文化研究会会长,将和台湾天公庙联谊会、高雄玉皇宫及新加坡北辰宫等多家联办国际玉皇文化研讨会。在春雨绵绵中登上壶公山,观光了凌云殿,领略了壶公山秀丽景物,又看到玉皇大帝的信男信女在凌云殿朝拜的热烈场面,归来写了《雨中登壶公山》散文。
故乡木兰溪流韵,富有地方风情,蕴含的文化底蕴深厚,可说是莆仙人的母亲河。莆田历史文化名人郑樵,曾以“壶山八闽苍翠,兰水一泓涟漪”诗句来赞美家乡美丽,壶山即壶公山,兰水便是木兰溪,构成了“壶兰雄邑”。
木兰溪发源于德化戴云山,流经永春,横贯仙游县西东,绕过重重山,冲出条条谷,聚集大小溪涧360多条,奔流入兴化湾入海,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732平方公里。如何利导木兰溪,是莆仙世代人所共虑的问题,也是外地人所关注的问题。早在唐代,莆田一位高僧妙应禅师曾有“水绕壶公山,莆阳朱紫半”的缄言,所谓“朱紫”乃官服之意。南宋黄镛据朱熹的话作了《游木兰溪题续前人》的诗:“水绕壶公山,此时方好看。相传三百载,符识在木兰。莆田多人物,乃此老作怪。更有木兰水,添作怪中怪。”诗人注意到壶公山,又注意到木兰溪,壶兰人杰地灵,补充了朱熹之意。放眼世界,河流的作用不可低估,埃及的尼罗河、英国的泰晤士河,造就了名城,我国的长江、黄河,其举足轻重人人皆知。
木兰溪孕养着世世代代的莆仙儿女,尤其是莆田木兰陂的建成,对这块热土的繁荣,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你来到木兰陂上,一泓清澈见底的溪水,漫过石砌的29个闸门,犹如29条巨龙,奔流入海,改变了海水渗透溪水的历史,使溪水灌溉了莆田南北洋大片土地,变盐碱地为良田,此处又成为“木兰春涨”的莆田24景之一。
建筑木兰陂,是一首壮丽的史诗。它共历时20年建成,也是古人“水绕壶公山”理想的实现,不仅“莆阳朱紫半”,科甲鼎盛,而且产生了激励后人奋勇前进的人文精神。1962年郭沫若来参观,留下动人的诗篇:“至今人道是钱妃”,钱四娘的精神,感天动地。
我出生在鼓浪屿海滨,入学年龄随父母回仙游木兰溪畔,小时在溪畔游玩、游泳,后坐船到莆田,那是从南门桥下码头上船,坐在船舱里,由船夫撑着竹篙,慢慢地顺流而下,饱览两岸风光。沿岸龙眼树和荔枝林,郁郁葱葱,其时只有一座石桥,如今三座桥梁,标志着三个不同时期。后来,溪水受污染,溪道堵塞,母亲河犹如体弱多病的老人。近年来,故乡领导重视清理木兰溪,工程虽然巨大,但根据财力所及,还溪水以清澄,建成兰溪公园,打扮一新。年前,我回仙游故里,参加县里作协召开的一位作家长篇小说《古镇》首发式暨座谈会,夜游木兰溪,公园广场露天舞厅群众舞蹈,队伍整齐,舞姿优美,南门的“水上乐园”,水畔凉亭、走廊、铁栏、茶座、站台、儿童游乐园,两岸灯火辉煌,木兰溪新天地,水韵更加绚丽,美不胜收。
夜凉如水,溪风轻吹,往事似烟,乡情如缕。回想我曾应莆田市荔城区邀请去采风,在散文《荔林水乡风情》中提到我的散文《木兰溪的晚风》所写的一段对母亲河的礼赞。文中又抒写“属于木兰溪流域的延寿溪”的水乡风情。愿莆阳大地益发蓬勃生机,壶兰更加风姿绰绝。
2016.1.15于榕城
(作者系福建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福建省文化厅厅长、省文联主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