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芹
春天来了,在春天里我最喜欢的节气就是清明节。因为清明节不仅是一个对故去的亲人思念与怀想的日子,更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日子。如唐代诗人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最有名的诗句要数杜牧的《清明》一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来临的时候,一缕缕的春风是对春天最虔诚的问候,天高云淡,青山绿水一路莺歌燕语,春天里的阳光与一些恰到好处的雨水,滋润着春天的大地与万物,草木葳蕤,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
清明是诗意的,清明是属于春天的。清明节是一束思念的小花,将对亲人的思念无声地开放在心里,并世世代代永久地相传。有时候,我常常佩服古人的造字智慧,清明两个字,简直是妙手偶得,令人深深地折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由古代一直演变过来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直到今天,各种字体纷纷诞生,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等,这是祖国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的结果。每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或者是一幅画,“清明文化”由古至今,渊远流长。我国从2008年1月起,正式将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使“清明节”的感情色彩更浓了,文化色彩更深了。
在我们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与习俗里,一年里的节日与节气,犹如一本厚厚的诗典,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更充满了浓浓的诗意。它们像平淡日子里的花,此落彼开,常新不谢,陪伴着人们四季缤纷。从这一点说,我们中国人是富有生活情趣的,我们用巧手和慧心,把平淡的日子点亮。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古往今来,描写清明的诗词数不胜数,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吴惟信的《苏堤清明即事》,其中的“梨花风起正清明”这句诗最轻快明朗,让人的心也轻舞飞扬。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复苏,踏青出游是除了祭祖之外的另一习俗。“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这种出外游春的习俗,现在还长盛不衰。而且久居城里的人,对自然的向往更强烈。
在我的故乡有一片梨园,每年的清明前后,那些梨花便竞相开放。我很喜欢这些故乡的梨花,在唐诗宋词的雅韵里飞出,铺天盖地的香,从唐朝一直弥漫到今天。
站在梨花树下,我常常在想,这一树的梨花,是从一首唐诗抑或是宋词中走来的白衣女子。从南到北,由东至西,用朴素的情感,将故乡春天充塞得满满当当,自家的小燕子从汉赋唐诗中飞出,一派真山水呢喃爱人。
梨花是春天做的一个美丽的梦,让所有的日子都在春天里飞翔,让所有的往事都不会随风飘散,在一树梨花白中浅浅袭上心房,让一颗孤寂的心找到了家园,让一颗相思的心找到了回家的路。
在梨花盛开的日子里,一树一树的思念被轻轻淡开,将我的心托付给故乡这些梨花,载着我的思念轻轻地飘起,拂过山川淡开云烟,飞到我朝思暮想的故乡。清明,思念故土的那根弦,一拨就动。能回家的,回家看看。远离故土的,朝着家的方向,发出心底的呼唤,饮一杯思念的酒,解一解乡愁。
梨花风起正清明,我仿佛看到故乡的梨花,开成花海,漫过来,飘到我的眼前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