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鸿彬
“唧唧”,一袭黑衣紫燕如期而至。在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说燕子“来付清明,去付冬至”,说的是燕子在清明之前归来,在冬至之前离开。它们在院子里斜飞着,在欢快地叫着,似乎在告诉人们:我们归来啦!
望着燕子娇小机灵的身子,我自是喜上眉梢。在我心目中,燕子,远非是报春使者、吉祥之鸟,更是邻居、故友。一年一度不约而至,重逢于春暖花开、百鸟鸣春之际,能不让人喜不自胜?心虽喜悦,却不必过于亲昵,无须拥抱,不必握手,只是默默凝眸,安然欣赏。我们心意自知,归来,本身就是最好的问候,何况那活泼灵动的身影,就是一种无言的诉说,一种叫人悉心的抚慰。
紫燕归来啦!
“唧唧”地飞来,边叫唤着,边自由飞翔。它们来到屋檐下,来到旧巢。这燕巢有二三十年历史了。只不过,每年归来时,它们都要绕着它东瞧西望一番,似在观察巢儿是否完好,周围环境是否有变?之后,再对巢儿进行修整。它们一旦工作起来,可谓心无旁骛,夫妇轮流衔着春泥,不停地加固筑巢。它们每次只能衔一点泥,和着唾液,再吐出,筑于巢周围,一圈一圈的,外看就像用麦片堆积而就。一个小小的窝,不知凝聚了它们多少辛勤的劳动呀!之后,还要衔些柔软的羽毛、叶片等来垫窝,为育雏做好准备。它们为了有个温暖而牢固的家,是怎样的执着啊!更让佩服的是,它们毫无怨言,总是快乐地劳作着,那轻快的飞翔,那不时发出的“唧唧”声,不就是最动人的劳动号子么?
紫燕归来。“离洋舍岛伴春归,织柳衔泥剪雨飞。不傍豪门亲百姓,呢喃蜜语俩依偎。”它们亲百姓,不筑巢于低矮破旧的房子,也不筑巢于装修光鲜华丽的豪宅。它们往往筑巢于那些中规中矩的房子,如我们莆田传统建造的三厢厅、五厢厅等屋檐下的墙壁上,或石头砌就的横梁边。
过去,界外底乡下房屋大多是三厢厅,或五厢厅,很多燕子都把巢筑于大厅堂里的比较高的墙壁上。筑巢于屋内,燕子生儿育雏难免会拉下很多粪便,势必影响屋内清洁。但村民都不在乎,还欢迎它们光临。一些人家还特地在墙壁上装上木板,方便它们安巢呢。燕子筑巢于屋内,早上得早早开门,让它们出去觅食,白天不仅不能关上大门,晚上还得晚些关门,好让燕子自由出入。幸好,过去人们少外出,家里大多有人出入,并且民风也好,无人在家时,无须时时关好门,看好门。大人如此善待燕子,耳濡目染之中,孩子们也自学会了善待它们。民风教化之强大功用,可见一斑。
燕子筑巢于屋檐之下,我们待之如亲人。我一般不正面瞧着它们,而是站在角落,轻轻地观看,怕惊着了它们。它们有雏之后,我都喜欢去看它们,五、六只一窝,齐齐地趴在窝旁,露出嫩黄的喙。喂食时,一齐张开大大的嘴巴,“唧唧”地叫开,似乎在说:“我要吃,我要吃!”争食时,争先恐后;吃食时,狼吞虎咽。之后,很快恢复了平静,安然呆着。一副率真稚气,自然溢表。燕子夫妇则一天不停地觅食、喂养。小燕子的胃口也好,好像都不会吃饱似的。或许是能吃能睡,雏儿长得快,过不了多久,就羽丰能飞了。
小燕子,羽丰之后,会在窝沿拍动翅膀,那是在锻炼筋骨。之后,会飞离窝一小段,即返回,那是试飞。一次次之后,燕子就会飞了,在院子附近飞,飞飞停停,不断颤抖着翅膀,一副惊恐的样子。燕子夫妇自是不敢怠慢,紧跟着它们,在附近觅食,不时喂食。又过没多久,小燕子就已完全独立,能自行觅食了。
这样,紫燕从归来到完成第一窝育雏任务后,大约要两三个月时间,之后,燕子夫妇又会开始准备第二窝的育雏了。直至,赶在冬至之前,天气转寒之后,才携儿带幼成群结队离开。
紫燕,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据传,燕子一个季度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可见,燕子是保护农田庄稼的功臣呢!或许,正因此,老百姓从来不伤害它们。
或许,紫燕也深知老百姓之心,懂得知恩图报。它们一心消灭害虫,老百姓也会一心保护它们。相互信任,互相避让,既不过于亲昵,也不过于疏远,总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情感状态,只过好自己的日子。没有猜忌,没有怨恨,安然生活,和睦相处,达到了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最高境界。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就让我们以最纯真的童心唱响,欢迎紫燕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