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步行到开车
□王凤英
每当行走在笔直的柏油路上,特别是面对川流不息的车流时,我总是感慨万千,思绪也会紧随着延伸到那遥远的过去。
上世纪50年代初,外婆体弱多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身为老大的母亲,十几岁便开始在一个离家很远的陶瓷作坊工作。那会,每当天未亮时母亲就得徒步去上班,直至晚上才能回来。
母亲上班时总得经过一条很崎岖的小道。有一次,母亲还在途中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路上连个避雨的地方都没有,母亲只好艰难地往回走,却一不小心陷在了一个泥坑里,鞋子被淤泥紧紧吸住,脚也被划破了。当焦急的外婆看到母亲狼狈的样子时,抱着母亲心疼地大哭了一场。
上世纪70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那条原本崎岖的小路,也变成了一条虽不宽敞但却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那时,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母亲还是想方设法为我购买了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这可是我的宝贝啊!在当时能拥有这样一辆自行车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我对这辆自行车也倍加珍爱,每天都把它擦得油光铮亮,偶尔有同事想借,我都有些舍不得。
随着改革开放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1983年,我淘汰了那辆心爱的宝贝,换了辆漂亮的紫红色轻便自行车。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市场上又出现了少量的摩托车,而摩托车比自行车速度快,动力强,骑着也省时,于是我又换了一辆女式摩托车。那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要能开上小车上下班该有多好!
2000年,女儿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进入了白领阶层,每月收入逾5000元,随着年轻人的消费观念愈来愈超前,为了出行方便,女儿没有接受我的馈赠,而是贷款买了一辆漂亮的小轿车,从而实现了上班开车的梦想。女儿开车去上班,不仅大大地节省了女儿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女儿的工作效率hellip;hellip;
建国60周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也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从步行到汽车的发展,见证了祖国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