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 亮
木风箱、土灶台,几十年已经不见了,无论是在城市或农村也都很难再看到它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木风箱、土灶台的原始做饭方式已经被液化器炉具、煤气炉具、电器炉具所替代。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家有一个土灶台和一个风箱,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三顿饭,母亲总是守在灶台前,手拉着风箱为我们全家人做饭、烧水,母亲习惯了听着风箱呼哒呼哒的响声,特别是每到夏天,坐在阴凉处都还觉得酷热难耐,母亲却依然在灶火旁,头上汗水滴答滴答往下淌,拉着风箱给一家人做饭,还说不热。只有过年的时候,灶台前一个人忙不过来,母亲才叫我搭个下手,跟着拉风箱、烧火。拉风箱、烧火,我是极不情愿的,不仅烟熏火燎,而且还要占用玩的时间,虽然不情愿,但母命难违,只好坐在灶台前胡拉一气,拉风箱、烧火不是什么技术活,如果风箱拉得不均匀,炉膛的柴火就虚不起来,焖烟不起火头。母亲看我拉风箱、烧火不用心,就耐心地告诉我,拉风箱要平稳,不能长一下,短一下,往炉膛里放柴火也要均匀,不能忽多忽少,该大火烧的时候,就要让灶膛里的火旺旺的、急急的。该小火的时候,灶膛里的火就要细细的,慢慢的。在母亲的调教下,我渐渐地学会了拉风箱、烧火。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煤气、液化气普及,风箱已经退出了人们的生活。老风箱记载着过去人们生活的艰辛、磨难,记载着母亲浓浓的爱hellip;hellip;
风箱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鼓风助燃机器,多为木头制造,是老百姓做饭、烧火时不可缺少的工具,它的基本构造为一个箱体,内置活塞板与拉杆连接,外置手柄;一个出风口;出风口与灶膛连接,通过手拉方式压缩空气,空气通过出风口进入灶膛,起到助燃作用。风箱之所以推拉时发出呱嗒、呱嗒的响声,是因为出风口安装了一个小舌头,风通过它的时候来回拨动,就会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
风箱的发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尽管现在已经没有人再制作风箱了,甚至年轻人不知道风箱是件什么样的物品了,也许只有从“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这条俗语中了解内涵了,但风箱在中国民族文明史上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记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