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舆论·感恩·拾零 ——从政片段
【发布日期:2016-10-1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许怀中

从平静的书斋来到社会活动舞台,刚上任不久,便有舆论支持,尤其是评论我的研究成果,在省报和各地报刊发表。值得提到的是,有位老乡、厦大校友,是《光明日报》有影响的记者林君,在我从政后几个月,在《光明日报》头版首条新闻报道我的鲁迅研究专著《鲁迅与中国古典小说》,受到好评,还刊登我的照片。他说学部委员才有这样的待遇。报道写的很多,详细介绍我已出版的几部著作,我如何刻苦面向教学著书立说等等。
那时省委书记项南,请了他的好朋友陈允豪来编《福建》画册,他在人民出版社工作,来时下榻于西湖宾馆,和我邻居,常有过往,慢慢熟悉。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有位省文化厅厅长,在工作之余,还著书立说,他写的是我,没有指名。后回北京,给我的信上说,项书记说“许怀中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可惜因搬家,原稿丢失。
故乡莆仙报刊,经常发表有关我的报道,乡情难却。如《湄洲日报》2001年6月27日,郑国贤采写的专版报道,题为《许怀中:书生胸中“三尺剑”》,从我的童年一直写到1995年。“三尺剑”由来是,我曾提到哥哥曾对小时候的我说:“求人如吞三尺剑。”这对我影响颇深,一直感到求人之难,所以力求不去求人。后来体会到:被求也如吞“三尺剑”。报道写道,在云里风文学奖颁奖会上,他听到我对郭风老散文家说:小时候听了求人如吞“三尺剑”,现体会到“有时候被求也如吞三尺剑”。这是我从政后的一点感受。郑国贤不愧是报告文学专家,对我的父辈、家庭以及我的大半生了如指掌,从童年到少年、上大学以及在大学教书情况,直到从政后的退休。版面还登了我在厦大念书时当厦门日报、厦门青年报通讯员的合影、大学毕业照片和近照。版面最后一排是我出版书籍的封面。如此的“特别报道”,实属少有。
此外,如上任不久,女散文家陈慧瑛以报告文学写了我、杨健民写了《您是我们的影》散文、陈福郎的《许怀中的人生“三味”》、郑祥的《大师情怀闽越风》等等。省文联还为我制作专题录像带。
对这许多舆论,我一直怀着感恩之情,这里有我的老前辈,如冰心为我散文集作序,王瑶名教授读我散文集后热情洋溢的来信,曹禺名家为我散文集题写书名,并赠我:“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裱褙题辞。此外,郭风老散文家为我写序等等。还有同辈人和我的“子弟”等的厚爱,我都念念不忘。我曾撰写过《感恩文化长流不息》,聊表心意。
在这里,补写从政期间做的几件事:如来部不多久,老友张德新的熟人在《福州晚报》社主持工作,要创办闽江学院来找我帮忙,那时分管教育,教育厅领导也是从厦大调来的,我请他审批,后果然办成了,办校后归福州市委管,也算为福州教育行业做了一件实事。张是电视剧方面的多产制作者,常请我为某电视剧当顾问,如曾得飞天奖的《爱与恨》、“五个一工程奖”的《林则徐》等。上世纪80年代,省委为要宣传谷文昌,福建、厦门、漳州三个宣传部门联合拍制《谷文昌》电视剧,春节期间,我到东山拍摄现场,后片名为《绿色丰碑》,得到“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又如参与部里反映“丝绸之路”的歌舞剧的制作,也是“五个一工程”获奖的作品。
这些都是力所能及所做的事。1992年10月,先从省委宣传部岗位退下来,省文联工作还挂着,所以未办退休手续。受古田县邀请去参加活动,中午开车,在市郊出了车祸,小车失控,穿过马路,碰到一棵树,未滚下闽江。我在睡中,朦胧觉到出事,同行的章武,扶我到就近医疗所,不打麻药便在眼角缝了几针,随即我又被送到省立医院治疗,还好没有什么后遗症。算是不幸中之万幸,是为记。


2016年9月4日于榕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