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剃头
【发布日期:2016-10-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施金冷

每次到剃头店剃头,我总会回想起小时候在乡下剃头时的情景,记忆犹新的是剃头匠挑着担子上门剃头的场面。
我的家乡在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碗洋村。小时候剃头一般都是在村里,那时有个姓陈的师傅(名字已经记不清了),差不多一个月左右就会挑着担子来村里剃头。每次剃头匠到来,祖母或母亲总会招呼我:“阿冷,快去剃头!”我“嗯”了一声,一溜烟地跑去剃头处,有时候人多了还得排队。排队时,多数人比较自觉,也有调皮捣蛋的小孩子,没有耐性,总想插队。这时,陈师傅就会说:“按顺序来,不要急,一会儿就好了。”我闲来没事,仔细打量了剃头匠,他1.72米的个头,年过半百,瘦削的脸,说话的声音按莆田话来说也是“轻声细论”,文绉绉的。他对前来剃头的同一辈分顾客都一视同仁,但对上了年纪的老者有所不同,他会动员已经排上队的年轻人,让老人先剃,一些老者也比较大度谦逊,常常会说:“我没有什么事,不急、不急,让年轻人先剃。”
在闲聊中得知,陈师傅已有20多年的剃头经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家里穷、祖父瘫痪、父母积劳成疾,只上了小学三年级的他就辍学在家。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家庭生计,也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他不得不弃学从艺,早早就学会了剃头这一行当。剃起头来自然技艺娴熟,游刃有余,动作麻利,速度较快。因此,村里的老老少少都愿意找他剃头。一来二往,久而久之,大家都彼此熟悉、和谐相处。尽管陈师傅家庭困难,但剃头费几年都不加价。有的老人过意不去,故意多给,他都婉言谢绝,及时找回余钱;有的故意给他大票,说,没有零钱就不用找了,他都一一记在小本子上,待日后还清。上了年纪的老人问他:“现在有的人一门心思只向lsquo;钱rsquo;看,巴不得顾客给的钱越多越好,来者不拒,而你为什么还那么死心眼呢?”他总是面带微笑地说:“够用就行,够用就行。”
记得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剃一次头就只需一、二角钱,真是够便宜的,而现在在城里剃头,一次都要几十上百元,比如有的发廊,剃一次头都要近百元,而且名目特多,洗头要钱、剃头要钱、电吹要钱,甚至剃胡须、修指甲等都要钱,有的甚至还会引导你去推拿、洗脚等与剃头不搭边的事,真是名目繁多、费用多多。因此,剃一次头要几十元上百元就不足为怪了。然而,他们的服务质量应该说也是无可挑剔的,进门有美女领位,坐下有茶水伺候,操刀的也是店长级的“技术权威”,据说他们剃头用的剪子一把就有上万元的价值。只是人们的价值观念有点跟不上形势和潮流了。一次店长特意给一位退休老先生额前留了两缕长出一截的头发,用梳子梳过来、梳过去,左看看、右瞧瞧,说是很潇洒很飘逸。但我觉得这两个词儿用在一位退休老先生身上明显不合适,那位老先生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是毅然把它铰了才走出发廊的门。
尽管现在早已看不见剃头匠挑担子的影子,或者说挑担子剃头已经成为历史,但我还是很怀念小时候在乡下剃头的情景,不仅经济实惠,还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和睦相处。我想:如果人人都能像陈师傅那样,那世界必将变得更加美好!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