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翻地
【发布日期:2010-03-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运河雄风


星期天刚吃过早饭,妻子就不停地嘟喽到:“你除了上班就是上班,星期天也不在家,你看门口那点地早就该翻了。”翻地我极不情愿,但我还是硬着头皮很听话地扛着锨去翻自家门口的那片自留地去了。
翻地使我想起了过去,那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具体哪一年我已记不太清楚了。我只记得从市里来了位领导到我们村蹲点,号召我们村深翻地。牛耕地翻得快翻得浅,不能及时耱耢保墒,而且还甩茬子、甩地头,达不到深翻细翻和保墒的作用,所以上面要求秋季要人工深翻地,深度不低于40公分,这样既能翻深翻细不留生格子、不甩茬子、不甩地头,又能细致地耱耢保墒,对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和来年的保苗增产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为了落实上级号召,我们生产队全队男女劳力和半老力全都上阵,按每家每户人头分配了深翻地的任务。我已记不清当时我们家分了多少地,只记得队长和记工员在村子的那块地用秫秸杆一杆杆地量了好多好多,还要求限期完成,要不就扣工分。翻地干活,任务分配到了各家各户,虽然上工不用队长吹哨子喊了,但是生产队里给每个家庭都发了一面红旗,翻地时必须插在自己的地头上,队长和记工员每天都会去现场检查,查看质量和进度。
翻地成了我们家的大难题,父亲在外地工作不在家,翻地的数量是按人头分的,分了我们家7口人的地,我们姐妹六人都还小,这可愁坏了母亲。发愁是发愁,地还得去翻,家家户户都有任务,没有人能替得了,翻地这活还得自家人扛着。
俗话说,有牛使牛,没牛使犊。于是,翻地的任务也就落到了母亲、两个姐姐和我的身上了。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把我们从床上叫了起来,扛着红旗、铁锨,带着饭和开水开始了一天的翻地。
翻地要求的标准很高,像挖抬田沟那样一沟沟地往前赶,一沟约有半米多宽,先把第一层浮土翻上来甩在第一沟的上面,然后再把沟里的地翻起来,两锨多的深度约有40多公分,依次类推一沟沟地翻,还不能马虎,队长和记工员每天都要检查验收,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还得重新翻工。
翻地可苦了我们四个,我和母亲翻一沟,两个姐姐翻一沟。母亲翻上层的土,我负责清理沟里的土,然后再把第二层土翻起来。来到田里,放眼望去,田地宽广无边,站在地头上呼吸着大自然的空气,感到非常新鲜。可两天下来后,新鲜的感觉没有了,看着别人家翻地一沟沟翻得很快,可我们翻地好似原地不动,只一点一点地在向前爬行。
翻地这活看起来轻松,但干起来可累人了。翻第一层土还无需用太大的劲就能将锨踩下去,但翻第二层土时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都是生土,土质也较上层硬得多,翻下层土时得用力使劲地往下踩,有时还得来回晃悠着锨杆才能踩下去。翻地时,我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翻不到一会就已满头大汗,腰酸背痛,气喘吁吁,两手也都磨起了血泡,却还得每天坚持翻下去。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大片大片的地几乎快翻完了,可我们家翻地的任务仅完成三分之一。邻居家的大叔过来告诉我们一个秘密:“就凭你们四个这样翻地,猴年马月也干不完,你们也太认真了,看看别人为什么这样快,他们大都只翻一层用土再掩盖一沟,多半是假的,不妨你们也这样,很快就能把翻地的任务完成了。”母亲笑了笑回答道:“谢谢您大叔,慢点就慢点吧,翻多少就算多少吧,这样能达到标准要求,对来年收成有好处。”母亲简短而又朴实的一席话,深深地教育了我,以至于到现在我都没有忘记母亲所说的这句话。
翻地的事已过去多年,想一想当时翻地的情景,与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相比,我们幸福得多,我会永远记住那段不寻常的经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