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 镜
放鸡,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可能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而,在我的记忆中,放鸡却是我们童年时期最经常做的事情。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夏收季节,社员们就把稻谷收割进了粮仓,田里往往还会散落着许多谷粒和稻穗,这个时候,就是我们放鸡的最佳时期了。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将鸡从窝里抓出,放进鸡笼。鸡笼是竹子编制的,可以装许多鸡。装好鸡,我们就上路了。这时的田野小径,笼罩着一层缥缥缈缈的轻雾,但 不时还可以见到辛勤的农人在田间整垄放水。鸡们在鸡笼里咕咕噜噜地低鸣着,仿佛在说着梦呓。
我们来到田边,打开鸡笼的门把鸡放出,鸡咯咯咯地欢叫几声后,就四处散开,美滋滋地啄起谷粒来。我们在一旁看着鸡们津津有味地吃着跑着,只见老母鸡领着小鸡在田里悠闲地晃荡着,是那样地慈祥、平和。可你是否知道,一旦有谁来侵犯了它的“地盘”,它就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去啄赶。大公鸡是从容的,啄着啄着,还不时地引颈高歌。不一会儿,鸡们变得更活跃了,有的还跑到田沟里、田埂上去捉虫子、青蛙。若是追捕到一只大草蜢,其它的鸡就会跑来争抢,它们你追我赶,有时一只鸡咬住草蜢的头,另一只鸡则咬住草蜢的尾,相互间拉扯起来,像是在进行一场拔河比赛。
放鸡时,最有趣的是公鸡相斗了。公鸡天生好斗,我们劝,它们就停;我们离开,它们又斗,我们只好时时防着,免得它们斗得两败俱伤。等到了赶鸡进鸡笼时,也是公鸡最不听使唤的了,东追西赶,就是不肯进去,于是,我们抓住公鸡后,总会狠狠地给它一顿抽打,边打边骂:“打死你,就你不听话,你是个坏蛋,你是胡汉三hellip;hellip;”然后狠狠地把它塞进鸡笼里。
这时候,刚收割完的稻田里,总会散落着一枝枝稻谷饱满的禾穗,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不慎遗下的。我们会低着头,弯着腰,仔细地巡视着田野,耐心地寻找着,顺手把它们一一地拾起来,不放过一根稻穗。在那个没有电视、玩具,更没有卡通和网络的童年,拾稻穗倒成了一种乐趣。
鸡吃饱后,就会对着我们叫,似乎在感谢我们,又似乎在提醒我们:该回家了。于是,我们会拿起扁担一挥,口中一吆喝:“嘘,进笼了hellip;hellip;”鸡便乖乖地进笼了。可是,如果你是首次赶鸡回笼,那就并非易事了,因为鸡需要一个训练过程。必须由放过的鸡领着,其它跟在后面,如有东奔西跑的,就抓住它,指着鸡笼的方向,边推它走边说:“进鸡笼,进鸡笼,从这儿进。”这样训练几次,鸡就会条件反射地听指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