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军
黄昏时,见有人在几棵矮树下找蝉蜕。那情景令人陶醉,不由得,我想起儿时找蝉蜕的事来hellip;hellip;
大约麦收后不久,突然就有那么一天,一声纤细、微弱而响亮的叫声飘至耳际!这叫声是“小知了”发出的,孩子们都明白,小知了是“先锋官”、“信号”——这意味着,将有大批的“大蝉蜕”紧随其后,涌出地面!
太阳刚出来不久,就已有人在树下转悠:弯着腰、撅着屁股,手里拿着小铲、干树枝、玻璃片等,脸几乎贴到地面了!随着暮色的降临,找蝉蜕的人越来越多,其中有老人、有青年、有少年hellip;hellip;
在我看来,找蝉蜕确实是一门学问,讲究“耐心”、“眼毒”、“手快脚快”,还要把握“时机”!找蝉蜕不能急也不能瞎跑,要不慌不忙,对每一棵树和树下的地面进行排查。排查的时候,主要是看眼力,同样是一个针鼻大小的“窟窿眼”——眼力好的,拿工具或手指甲一剜就是一个“惊喜”,眼力差的只能是“临渊羡鱼”。找蝉蜕,眼睛不能离开地面,但也不能只盯着地面,还要不失时机地扫视周围的树干,看有没有“上树”的蝉蜕。但是,一只上树的蝉蜕往往会被几双眼睛同时瞅见,这时候就看谁脚快手快了,晚一步差一秒都不行!因此,这个时候一只蝉蜕往往会在两个或几个孩子之间挑起事端!打架不一定发生,但总会有拌嘴、争吵,甚至有哭鼻子的hellip;hellip;蝉蜕有大小之分,小的如小手指肚,大的如拇指。日落之前,蝉蜕大多用前腿在地表搂出一个“小眼”,然后坐在洞里等着,当暮色完全黑下来时,它们便全力以赴冲出地面,冲向大树、高墙hellip;hellip;这个时候是逮蝉蜕的最佳时机,但此刻正值晚饭时间,所以四周便有很多人端着饭碗围着树转hellip;hellip;
天黑之后,人们的注意力必须从地面完全转移到树干上去。这时更是考察人的耐心、眼力和手的时刻:你必须靠近、几乎是贴着树干,将眼睛瞪到最大,借着夏夜的星光,还得忍受蚊子的“轰炸”,从树根一边仔细查看,一边用手摸着树干往上“走”,直到看不见为止。如果树干上有蠕动的蝉蜕,一般是会成为俘虏的!找蝉蜕,也有用手电筒照的!但那时村里有手电筒的人不多,舍得用手电筒的人则更少!但相比之下,拿手电筒的人远比“摸瞎”的逮的蝉蜕多得多!当时有手电筒的孩子是被人羡慕的!
碰上大旱之年,蝉蜕会比往年少很多!问其故,大人们都说土太硬,蝉蜕出不来,都“憋死”了。但是,蝉蜕也怕急性的大暴雨,那样它们就会“淤死”地下!如果是一场不大不小的雨,或不紧不慢的阴雨,蝉蜕则容易钻出地面,而且数量也多!记得,那样的日子,我经常戴着父亲的斗笠出去,期间一会儿就得回一次家,蝉蜕多得手里放不下了hellip;hellip;
蝉蜕身子短、粗,外边还罩一层“盔甲”——皮厚,而且行走缓慢hellip;hellip;看起来确实有点像“牛”!随着年龄的增长,蝉蜕渐渐淡出了我的世界。
后来读到一篇关于蝉的科普文章,着实感动了我一把。文章说,蝉蜕在土中发育、生长,到“成型”钻出地面,需15年的时间hellip;hellip;然而蝉在世上存活的时间却只有短短几个月!所以,蝉在有限的时间里永不停歇地歌唱!hellip;hellip;这虽是作者人性的诗意的延伸!但是,读来却是那样令人感动,甚至不知不觉流下泪来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