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绍武
又是一年高考时。打开报纸,有关高考的关联词扑面而来:冲刺、营养餐、高考钟点房、送考hellip;hellip;而在这其中,相信“送考”更能牵动每个爱子心切家长敏感的神经。
我想起了四年前给女儿送考的情景。那几天,早早地打探考场周围环境,盘算好出发的时间,考试时必带用品检查了再检查,眼镜、专用铅笔、准考证、瓶装水,就好像勇士出征。
为了不耽搁她一生的大事,我放下手上繁杂的业务,为此唯大。我还叫开出租车的内弟待令,随叫随走,把车内空调开得足足的,妻子准备了各种女儿爱吃的水果,出租车成了她的临时休息室。
两天的考试,我们的弦绷得比女儿还要紧。像考场外成百上千的家长一样,心情复杂地目送孩子进入考场。倒是那一刻,女儿显得比平常放松,一个调皮的眼神,一句“相信我能成功”的玩笑话让我的心情释然了许多。考生在里面奋笔答题,家长在外引颈张望。虽然素不相识,家长们此时心随着一个节拍在跳动,兴奋地谈论着与高考有关的话题,以至于憧憬起孩子的未来,希望他们顺利就业,有理想的工作。
每场考试结束铃声一响,散落在各处的家长像听到了“集结号”,考点门前顿时汇集成汹涌的人浪。考生出来时表情各异,轻松,沮丧,担忧或焦虑。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家长的鼓励。女儿始终怀着一颗平常心,强项得势,弱项超常发挥。对可能的丢分我没有埋怨,过去的事就忘记掉。最后算总分,估计能上“二本”,这是我们也是她自己预先定好的目标。最终她拿到了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我们的送考使命才告一段落。
而在二十年前的那个夏季,时逢我参加高考,考场设在公社中学里。母亲专门赶来,说是送考,实际上就说了要发挥好,不要太劳累,注意休息等话语。临上班车前,她塞给我十几块钱,叫我买东西补充营养hellip;hellip;这些情景让同考的知青无比羡慕。可能是母爱给我发力,全公社一百多名考生中,就我发挥得最好,上了省城的大学。
不同时期的送考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唯一不变的是,家长对子女的那份牵挂,那份挚爱,那份希冀。它化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孩子的心灵,定格成他们瞬间的美好回忆,也给他们以后人生旅程中增添了不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