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愿
周末,六岁的儿子让我用电脑在电影网上点电影给他看,不觉就想起了我童年看电影的往事。
那时的农村贫穷落后,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多,电影清晰的画面、新奇的故事就成了我们看世界的窗口,电影给我艰辛的童年平添了许多甜蜜的回忆。
每天晚上七点钟左右,电影院大功率的喇叭便传来了悠扬动听的旋律。电影开映时,电影院大门外总是围着一大群人,多半是没钱买票的小孩子。也经常有胆大的小孩混进电影院,工作人员不时地来查票,混票的孩子就一晚上在人群里东躲西藏逃避检查。
没能进电影院的就一直等在大门外,听听影片的声音也好,电影快散场时提前几分钟开大门,可以进去看看,但经常是电影的结局都看不到,只见银幕上“再见”两字和纷纷站起来散场的人们。
也时不时的有电影队来村子里免费放映,先知道消息的小孩子马上奔走相告,那兴奋的劲头就像是过年一般。晒场上早早地扯起了放电影的大白布,孩子们早早地就从家里搬来板凳抢占好位置。在电影成为乡村主要娱乐方式的年代里,电影放映员深受村民的欢迎与尊敬,每当放映队下乡时,周围总是团团围着一群怀着崇拜的眼光的孩子。天色渐渐暗下来,放映员在村长家吃好饭后,把发电机发响,电灯亮了起来,然后拿出放映机,摆好。在放电影之前,一般要由放映员或村长对着话筒宣讲一些党的政策或什么通知,讲完后放映员开始放映,安放好两盘片子,一前一后,一高一矮,前面的放,后面的收,滴滴滴响,像是一只昂头的雄鸡,一束极亮的光透过片子,五颜六色的打到二、三十米外的大白布上就成电影了。放一段时间后,就要停一下,那是在换片子,一场电影一般要换三次片子。人们往往这个时候才会注意到黑压压的人群,会注意到场外边缘,亮起一盏盏的小马灯,那是一些老太太摆起的小摊点,都是一些瓜子之类的小零食,花一两角钱买上一兜,边嗑边看电影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看电影最怕的就是发电机出故障停电,大人们急,小孩子更急,责骂声不绝于耳,修好正常放映后,人群中又发出一阵欢呼声,千百双眼睛又聚精会神盯着银幕看。
那时的电影《少林寺》是很出名的,看过的小孩子都喜欢学李连杰的动作嘿嘿哈哈练上两招。我还用压岁钱看过《白莲花》、《侠女十三妹》等等。《妈妈再爱我一次》这片子,看过的人都说:故事太惨了,电影院里边没有一个人不哭的。我眼泪软,一直到现在都没敢看这个电影。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着电视的普及,农村电影院已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hellip;hell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