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灶具的故事
【发布日期:2013-01-2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余春明

这几天,家里的液化气灶因打火的构件出了问题,其中的一眼灶台不能点燃。这台灶具灶面是不锈钢的,买来不到一年,使用起来也还顺手,舍不得更换,妻子将它提到大市场的摊点修理。看到修好后重新燃起的纯青的火焰,我眼前浮现出过往岁月的情景来。
我从农村中学调往县城时,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虽然学校有食堂,但随我而来的还有一双儿女,全部在食堂吃,伙食费贵,经济条件不允许;而且,想单独弄点什么小孩吃也不方便。于是,我从商场买来了一只黄泥烧成的柴炉,一口小号的生铁锅,请木匠做了只锅盖,自己动手炒菜。柴炉很厚实,三片肥大的耳朵支撑起铁锅,得占一定的空间,而且烧火烟大灰多,十几平方米的卧室里是容不下的,只能放在门口的走廊里烧。雪白的墙壁被熏得黑黑的,来往行人只能掩鼻快步而行。有什么办法?我们也是无奈的选择,好在大家都能体谅。
大概过了三年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了工作方便,学校安排妻子进食堂做临时工。家里的田没有丢,兼着种,上街下乡多了个伴。我们还是这样烧柴炉,习惯了。那时候,已经有需要手点火、结构简单的液化气灶,不过一般人买不起,而且液化气的购买也不方便。一些条件好的单位和工厂可以给职工优惠,凭票代灌。当时我所在的学校给校龄三年、工龄五年的教职工发灶台一件、液化气罐一只。我有幸也轮上了,记得发到手时特别激动。但是学校已处于困难时期,除了发时那一只罐是灌了气的,用完了就只能自己想办法去买了。
那只煤气灶生铁铸成,上面涂了蓝色的漆,高大结实;没有现在的精致美观,但经久耐用。虽说有了这套洋家伙,但因煤气贵且不方便购买,我家烧菜用得很少,主要还是烧柴炉。那时候,居民集中的街道,一到做饭的时候,烟雾缭绕,空气中弥漫的全是呛人的柴烟。后来市场上有了烧蜂窝煤的节煤灶,高高的,外面用铁皮包裹,里面是耐火的材料充塞,中间圆柱形的孔洞里可垂直叠加三块蜂窝煤。这种炉子一烧起来,可连续多日不熄灭,只是要注意在不需要的时候调准好进气口。尤其是晚上,留大了进气口烧不到第二天早晨,留小了又会熄灭,很需要点技术。有时半夜还得留心起来换煤块,不是很方便。
不过,有了节煤灶,大大减少了燃料成本。到了2002年搬进新居,家庭经济条件明显改善,液化气已普遍使用,我们才彻底告别了节煤灶,用上了干净、方便、快捷的液化气。如今,县城的主要街道也在开始铺上天然气管道,“近水的楼台”已经先得了管道天然气的“月”,原先被视之为宝贝的煤气罐也要退出历史舞台了。社会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让人目不暇接啊!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