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青
1963年的春天,那时我母亲还在公社医院工作。偶尔一次闲翻报纸,忽然就看到毛主席那苍劲有力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那以后,雷锋就走进了我母亲的内心,成了我母亲的“偶像”。
因为在公社医院当过妇产科医生,后来,我母亲便主动义务担负起为本村妇女接生的事儿,且一干就是20年。每次去给人家接生,她不嫌穷,不怕脏,收拾利落后,分文不取不说,还会买张童被和几斤红糖、鸡蛋送去。二、三十年前,山村人还不富裕。有个大嫂,生孩子后缺米少面,我母亲跑回家,从米缸里挖两升瓢送去。1985年是个生育高峰期,有天夜里,我母亲一连“接”了5个孩子。一大早回到家,她就累倒在床上,一直昏睡到傍晚hellip;hellip;
25年前的冬天,邻村有对夫妻半夜里敲响了我家大门。一进屋,那妇女就把孩子塞给我母亲,哭诉道:“一对双胞胎,伤了一个;这个,医院也说没指望了hellip;hellip;”看着孩子憋得青紫的脸,看着那对夫妻惊惶失措的模样,我母亲没忍心拒绝,可也没敢大拾大揽。那对夫妻看我母亲没作声,干脆舍下孩子跑了,第二天才敢回来。抱着那孩子,我母亲一整夜没敢合眼,喂水喂药,费劲了心思。一个多月后,孩子转危为安了。我母亲自学过推拿、按摩的手艺,有谁摔着扭着、脱臼错踝了,常来找我母亲“捻悠捻悠”。她二话不说,搭手就治。治好了,人家掏出钱来,我母亲挥挥手说:“药不是自己产的,得花钱;可手艺是咱自己的,给乡亲们服务,不要钱!”
前些年经济不大宽裕的时候,我母亲有一帮穷哥们、穷姐们。看着谁家缺吃少穿,我母亲经常把刚做好的饭端给人家,把正穿着的外衣脱下来送人。那时候,家里有些活钱,谁家孩子上学、种地急需用钱,常到我家来借,自家的没现成,她就转弯抹角到别人家转借,总不让来人空手而归。
现在,年迈的母亲仍然忙忙碌碌。在我们看来,她每天都有操不完的“闲心”。有一次,我与父亲聊起“追星族”这个话题。父亲幽默地说:“你妈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学雷锋,这一“追”就是几十年。你妈才是真正的追星族!”
听了父亲的话,我想,要是时下的追星族都像我母亲那样,都来“追”雷锋这颗曾经最耀眼的星,学习雷锋同志的一言一行,像雷锋那样工作,那样待人,那该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