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乡村的劳动课
【发布日期:2013-05-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张 正

我读初中时,乡村的学校,有学农田,我们的劳动课,大多在学农田里。
学校菜园里的,多是精细活,老师并不放心我们做,关键环节,老师会亲自操作。从学校厕所抬粪浇菜,从坑里打粪,由身高体壮的男生做;抬粪,由男生女生一起做;往菜上浇粪,技术含量高,则由老师亲自“掌勺”,怕学生浇不均匀,浇得重的,“烧”死了菜。学生手脚笨,做事心不在焉,给菜地锄草,老师也不放心,怕我们连菜带草一起铲掉,一步一跟,不住地提醒小心,看着我们劳动。一次,一位语文老师带我们劳动,他像语文书上的孔乙己,卖弄似的问大家:可知道“薅草”的“薅”怎么写?“壅肥”的“壅”怎么写?自此,我记住了这两个在农村经常用,有点冷僻的汉字。这也算是一种“童子功”吧。
学校没有劳动工具,上劳动课所需的所有农具,由学生从家里带。上劳动课前,有一个分配带劳动工具的步骤,分到带简单劳动工具的,欢天喜地;分到带复杂劳动工具的,嘴巴撅得拴得住驴。一般情况下,老师会考虑男生和女生、大个子和小个子、路近和路远等因素。同样带锹,男生要求带大锹,女生可以带小锹;小个子带做轻巧活的工具,大个子带做重活的工具。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路途太远,学生家里确实没有某种工具,老师也会适当调剂。如果指派我们带的是大锹、锄头、扁担一类工具,还好说,自己扛来就是了。如果要求带的是粪桶,那就麻烦了,骚哄哄的,不好扛,不好提,得两个人抬着走,从家里到学校,有四、五里山路呢,我们需要事先约好谁和谁合作。如果安排带的是镰刀,老师必定关照:“注意安全,路上不要当剑舞!”老师提前布置带劳动工具,有两种情况比较尴尬,一是忘记带,家离学校不很远的,会被老师罚回去拿;二是农忙,家里也正好用这种农具,父母不让带。我有过多次忘带劳动工具的经历,没关系,我们村上有户人家的二姑娘,嫁在学校旁边,初中三年,我没少麻烦她,跑到她家门口,喊声二姐,请她借劳动工具给我。
印象中,有一年收割小麦,弯弯长长的镰刀看上去没有特别之处,轻飘飘的,使用起来却极不听话,一不留神,刀尖扎进我的左脚,流了好多血。这件事让我至今对这种锋利的劳动工具心怀恐惧,此后长期不敢放开手脚使用。劳动课上,老师和学生混成一片,有说有笑,那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跟上课时的严肃大不一样,又少了课堂作业,大多人喜欢上。即使因劳动马虎被老师批评,老师用的也是十分生动的语言。割小麦,留下的麦茬高高低低,老师说“像狗啃的一样”;用锹翻地,有同学翻得浅,不彻底,老师说“你这是猫盖屎”;挖墒沟,有同学挖得弯弯曲曲,老师看着不满意,说“哪是沟,是蛇在游”。批评归批评,老师不会太计较,不会像做错了作业,必须订正或重做,毕竟,我们都是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在学习劳动呢。
那时,有些同学学不下去,看读书这条路走不通,便提前辍学,回家帮父母做农活去了,一切顺其自然。无论留在乡村的,还是靠读书后来离开农村的,我们都在各自领域,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色彩缤纷的“光荣”。少年时,在乡村学校劳动课上接受的教育,让我们受益一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