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生
涵江宫口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一直是一条最繁忙的水上运输通道,来来往往的运货船只、捕鱼船只非常多。小时候,小伙伴们常常在宫口河边玩耍,每当沟船、溪船开过来,小伙伴们都会站在桥上或岸边用顺口溜笑说船家:撑溪船的人什么样、划沟船的人什么样hellip;hellip;
宫口河南接端明陡门头有一条水道十分狭窄,最宽处不过三、四米,最窄外仅两米多,全长近百米,一路弯弯曲曲,形似一条游动的鳗鱼,人们便将这条狭窄的水道称为“鳗巷口”。
上下鳗巷的船只,进入鳗巷后,都要高呼“船下了”或“船上去了”,这时从下游逆水而上的船夫就要赶紧抓住岸边的石缝,把船只紧贴在河岸一侧,让顺流而下的船只优先通过。而顺流而下的船夫,此时也需格外小心,双手紧勾着岸边的石壁,以刹住船只下泻的冲力。
夏初时节,水面与水下温度两重天,敏感的鱼儿耐不得烦热,纷纷上扬,只要你有手段,不愁大鱼不上钩。懂得垂钓的人都明白,夏初正是垂钓的最佳时节,垂钓者将放置好饵料的鱼钩,抛入湍急的流水中,往往可以钓上数斤重的鲤鱼、鲈鱼等,偶尔还能钓上河鳗。谚语说“鲤鱼跃龙门”,一点不假。原来,鲤鱼最喜欢在湍急的河流中逆水冲跃。
以前,不像现在有几百元或几千元一套的钓具,钓鱼者都是自制简易的钓具。傍晚时分,日头半沉天不那么热时,我们提着准备好的鱼竿、鱼饵、小凳、竹篓,到鳗巷边钓鱼。走到鳗巷边,周围到处可见前来垂钓的人们,钓鱼人正怡然自得地放钩垂钓着。
我的邻居大叔国良是一位钓鱼高手,十几年的垂钓经验,每当钓线甩向湍急的河中,他便会坐在岸上的小凳上,手握着钓竿,靠手感试着鱼情,眼睛盯着水面的一线浮漂,等待鱼的上钩。不一会儿功夫,他就钓起了几条鲤鱼,条条都是三、四斤重,国良叔见好就收,一路哼着曲子,高高兴兴回家。当晚,他给我家也送来了一条大鱼,那顿鲤鱼那个鲜,到今天也不曾忘记。
有一次,我拿着国良叔给我准备好的钓鱼竿,和他一起去鳗巷钓鱼。我煞有介事地钓起来。不到半支烟工夫,鱼线就被什么东西拖跑了,手感很重,心想钓了条大鱼。国良叔看到了,喊我快收线,我说要等等。这一等不打紧,再想收线没门了,鱼线好像被固定住了,既不跑也收不回。国良叔过来用手一试,叹了口气说,怎么你一钓就钓到河鳗了,这鱼你收得稍微慢一点,它就拖着鱼线乱钻,这准是钻到石头缝里了,钓不到鱼倒无所谓,可惜了鱼钩。
久而久之,常来鳗巷的垂钓人熟知这里水流、弯岔,哪里能钓到什么样的鱼心里清楚得很。一根竹竿,一条鱼线,一个鱼钩,肥美的鱼儿说来就来。他们无疑是钓鱼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