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甜糯红团
【发布日期:2015-03-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影

每年春节来临之前,我总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起儿时的一些事,而且变得愈发鲜活、愈发清晰、愈发牵动着我的情怀。
记得小时候,每年一进腊月,莆田城乡每家每户都要张罗做红团、番薯起。其中“番薯起”的做法和馒头差不多:把煮熟的地瓜剥皮捣烂,和红糖、面粉搅拌发酵后,再均匀地把一块块面团捏摊成半圆形,用旺火蒸熟而成。其红团做法:先用糯米粉和面制成皮、包馅后用刻有双孩儿或福禄寿喜财丁贵等图案的木印压成上拱下平的形状,再用蕉叶垫好,放在蒸笼中蒸熟。红团是接待客人的一种点心,也是各种祭祀活动必不可少的祭品。家家户户的老人们一般都是自己动手做,以讨个吉利。
做红团、番薯起是迎接春节的一项活动,在上世纪粮食还是定量供给制的年代,再穷的人家,红团也要做的,一般做的是番薯馅的,不过多少而已,质量好歹不同。条件好也很讲究的人家,会蒸糯米馅心、绿豆馅心的红团。红团,还有团圆之意。老人们在蒸红团中还寄托一种愿望、一种理想,寓意红红火火、年年有余。
印象极深的是,那些年每到腊月二十六,一贯省吃俭用的母亲,便会把一年来节攒起来的糯米拿出来,用水浸泡后,用石臼舂成糯米粉,晾干。那天母亲和姐姐挤在堂屋,邻居的阿婶也来帮忙,三人配合默契,把糯米粉倒进簸箕里,加入适量的温水、食物红和面。和面是力气活儿,和透后,搓成条状,也是均匀地一块块摘下来,阿婶快速用擀面棒将它们滚成圆形的薄饼状,只见母亲、姐姐各拈起一张圆而薄的红团皮摊在手心,用手抓起一个早就揉捏成球状的馅心放入皮中,左手一合,接着随意捏几下,在红团木印模上压成形,轻轻一敲,便直接扣在垫底的蕉叶上,一个红团“诞生”了。然后一个个有序放在蒸笼中,一个蒸笼里至多放十几个,蒸笼满了就一屉屉架在铁锅上。当一笼笼糯米混合着蕉叶香气的红团出锅时,热气腾腾,香烟袅袅,在街头巷尾弥漫着,那气氛,让人温暖,让人快乐。
刚出笼的红团,油油的,黏黏的,软软的,特别诱人,特别爽口。我们几个在街上戏耍的孩子,闻着糯米的香气,手也不洗,顾不上烫手,便迫不及待地抓起一个热乎乎的红团就往嘴里送,唏嘘着张嘴就咬,吃完一个糯米馅的红团,又吃上一个绿豆馅的红团。大人们也暂时放下手中活儿,拿起一个品尝,欢天喜地地品论着红团的味道。莆仙的女人们总要把红团做得喜兴、清香、甜美,充满着吉祥与快乐。
过年时,母亲都会做很多红团、番薯起,挂在堂屋楼板下,孩子们玩耍饿了,回家缠着母亲拿出几个重蒸一下,硬邦邦的红团又松软了。红团又是过节一种特殊的点心,到莆田人家拜年,热情的主人总会端出红艳艳、香喷喷的红团,给客人尝鲜。
儿时做红团那人、那景、那情,都已凝结在时光里发酵成一份独特的情怀,润泽一生。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