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家乡的牛
【发布日期:2015-05-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王建成

春夏之际,家乡的山野田间到处可看到犁田的牛,扶杖的农民轻声地吆喝,牛奋力地拉着犁铧向前,好一幅“金牛春耕图”。
家乡的牛勤快、朴实、温顺,如同家乡的农人一样。它一天到晚在田里耕犁,而且那么规矩,从不乱跑乱跳,站在那里老老实实。主人叫怎么走就怎么走,不叫停绝不会自己停下来。别的地方的牛调皮,往往牛鼻上要拴一条绳子,农民要靠拉绳来指挥牛向左向右向前,而牛还不老实,不时地会捣一下蛋。
牛一天到晚做事,即使白天再累,晚上在栏里也是在将胃中的食料反刍,一夜嘴不停,积蓄明天劳作的力量。你看母黄牛怀胎10月生下来仅两年的牛崽母牛就要教它开始耕田,而母水牛怀胎12个月生下仅一年的水牛崽就要耕田。平时就是不耕田也不到处乱跑,活动只在村庄的范围。没有夏秋冬的季节,牛都是放在野外,自己找草吃。白天出去,晚上自己回来,无须主人过多的照料。然而千百年来,家乡的农人和其他地方的农人一样靠牛耕田种粮生活,没有牛他们活不下去,所以他们和牛的感情非同一般。“牛是农民的半个家,牛是农民的家中宝”,农民世世代代把牛当作命一样重要,你看每天清晨早起的家乡农人都习惯在饭前去割一担新鲜带露水的青草回来喂牛,天寒地冻时半夜再冷也得起来为牛槽添上两把草料。春耕时,怕牛犁田伤身体,都要喂些米汤、豆子、番薯等精料。犁田时农民也非常爱护牛,犁一阵就会让它休息一下,吃些田埂边上的青草。没有农活时,也都让牛休息,让儿童去放牛,到山野吃些嫩嫩的青草,饮清澈的山泉水。
家乡的孩子一般都有过放牛的经历,他们的童年大多与牛相伴,从小与牛就有着深厚的感情。放好家中的牛就是孩子对家最大的贡献,他们每天带牛在山角、田边吃草,回来还要带一筐青草。牛在吃草时,孩子们在旁边嬉戏玩耍,笑啊,跳啊,等牛吃饱了再一个个骑在牛背上,吹着柳枝做成的哨子“呜呜”地回归,对童年的他们是最有趣的一件事情。
一次,我到父亲的挂点村住,看到伙伴小柱放牛回来见牛走不快,就用竹竿往牛身上打,打得牛身一道道血痕,牛似乎很可怜地不吭一声,加快脚步走。村中的老石爷看到,拔出烟竿就向小柱的头上敲去,训道:“你这坏小子,牛耕田养活你,你还这样打它!”当天晚上,小柱的父亲还罚他给牛下跪,来向牛赔罪。
家乡的人对牛的感情确实非同一般。记得那年我驻村时,看到村里一家的牛病了,几天来主人在牛圈里垫好干净的稻草,拿着被褥给它盖,还煮了大盆的米汤凉好由女主人一口一口来喂它。男主人则跑了几十里的山路请来兽医诊疗开药,又坐车到城里去买兽药,服侍生病的家人也不过如此。家乡的牛老了,没人让它做事,都是养在家里。杀牛的事家乡人谁都不愿做,因为除不忍心看到杀牛外,似乎对杀牛还有一种负罪感。一般老牛病牛都是卖给外面杀牛的人。拉走时,牛似乎也不愿走,眼可怜地望着主人“哞哞”地叫着,多年相依为命的感情让主人往往都会跟在后边不住地抹泪。看牛走得很远很远才回来,心里还会难过很长时间。
家乡的牛确如家乡人一样,有着质朴、本分、勤劳的品格,世世代代耕作劳动,从不奢求什么,如鲁迅先生评价的“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些年农村改革开放,许多地方是机械化耕田,可是山区农村却没有完全普及,拖拉机等机械上不去,耕田劳动力还是牛。牛使用方便,赶到哪里都能做,成本也小,只吃些草料,一天也能犁一两亩田,家乡的农人也爱用,所以家乡到处还保留有牛耕地。虽然现在家乡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人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天天地里忙碌,种粮食什么的,也大都离不开牛。牛的工作量加大,但牛似乎无怨无悔,还是在默默地奉献,履行自己的职责。
今年新春初始,我走出城市,走到郊外,走在家乡的土地上,看到春天的山野田间到处是劳作的农人,他们和牛在忙碌。我突然想到,家乡的农人不也正是一头头默默奉献的牛么?他们朴实、勤劳,只有奉献,没有索取的牛的品行,才有了家乡今天新农村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有家乡人今天这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