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卫
围桶,俗称“枯桶”(莆仙方言),就是制造水桶的手工艺生产。水桶使用的材料一般是以杉木为主。家庭使用的许多盛水木桶,形状各异,用途不同。大致有水桶、戽桶、粗桶、面桶、脚桶、谷桶等等,还有各种盛装五谷的大大小小木桶,以及数不清的手桶。
这些桶都是用各块杉木,经过加工围成圆状的东西,因为圆的东西总比方型的东西要牢固得多,且占地面积最小,盛装东西多。圆桶的用途广泛,从而产生出专门制造木桶的工匠。围桶的工具比较简单,大概有斧子、锤子、钻子、刨子、凿子、铁迫子等等。首先把杉木劈刨成上宽下窄的条条块块。因为木桶是底窄口大。所以劈刨时就注意打成倒立梯形的条块(厚为3厘米左右),再用刨子给刨光磨平,放在一边。然后铺开底部,用杉板围成一个圆形,把块与块之间用竹钉给插稳。圆形板成后放在地上,将已经准备好的杉条一一拾起靠这圆形板周边围,套上圆圈(有的用铁丝线围住,有的用竹皮编织围住,有的用杉笋围住),底座为一圈,中间又一圈,顶端再套一圈。围圈的动作要迅速,眼疾手快。把其反倒过来,用铁迫反复打击,使其紧密贴合在一起。打击时,木条应当放在硬台上或椅子上,比较固定。制造大的木桶,其套圈通常是用暂时的竹编圈套围住,然后换上铁圈。两三个圈套打击妥贴后,再进行一番刨子修边,把多出的部分用斧子劈掉,再用刨子刨平,最后用砂纸打磨一遍,其底部的缝隙处,用木屑粉末塞住,木桶围成后,最后用桶油油漆。木桶的手提两端还得抹上红色,外面的上端有的人家还书上“壹贰叁肆hellip;hellip;”以防之后破解后能按照原来顺序围好。有的人家预先在杉板上书写古诗佳句,或者书写祖号年号姓氏等标记。
制造加工水桶就较为复杂,一是外表形状须是橄榄状。二是中间还有两根突出大口外的,用于系上绳子,肩挑之用。一些水桶就简单,除了表面的倒立状圆台状,中间加一条杉笋从这边底一直围到上面(当作拉手,系绳子之用),再围到对面边底为止,至于谷桶、粪桶等就不用中间一条杉笋系绳子。此外,还有一些农村特别使用的木桶制造加工器件,如酿酒桶、榨油蒸桶、麻糕蒸桶、饲养桶hellip;hellip;那就得预先绘出图案尺寸,然后按照图纸进行制作,其程序就比较麻烦。但万变不离其宗,一窍通百窍同,技术娴熟的师傅总能随机应变,灵活掌握。
围桶手艺有的是设在街肆里,有的是肩挑下乡,走街闯户吆喝“围桶啊,围桶啊hellip;hellip;”谁家要请的话,讨价还价几句话后,就来到庭院,登门服务。这一下通常是修理水桶,有的没有油漆,但天气变干燥后就会松散破解掉,就要重新围起来。有的是围圈坏掉,得换上新的(有铁丝的,有杉笋的),有的是水桶木板坏掉几块,换上新的杉板。有的是桶底坏掉,有的是底围烂掉,补其一缺口,甚至底部全拆换新。或者锯掉底部一截,往上再围,那就把水桶的体积(容积量)给缩小了,等等。修理的情况是多方面的。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用杉木制作的水桶被塑料或铁、铝等金属之类制品所代替。另外,乡村的农田逐渐减少,农业生产亦就随之减少,家具也少用了,各地都使用自来水。那么水桶也就作废了,昔日的那些木制桶就可以进入博物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