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秀云
在老家西屋的衣橱后面,常年摆放着一根扁担。它历经沧桑,说不上有多少年的光景,也说不上是来自哪棵高大的树木。父亲对这根扁担特别钟爱,总是把它擦拭得干干净净,不让一丝污垢在它身上留存。
一次回到老家,我又看到父亲视若珍宝地擦着那根扁担,眼里流露出怀旧的神情。我猜想:这一定是用名贵木材做的,是祖辈留下来的古董。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说出了这个想法。父亲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这不是什么祖传宝物,只是一根普通的扁担。我珍爱它,是因为上面留着你爷爷的气息,看着它,我觉得是和你爷爷在交谈呢。”
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家里贫困,爷爷却一如既往地节衣缩食供他读书。那一年,他到离家20多里路的小镇上高中。平时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星期六下午还得上两节课。那时候自行车还很少,一般人外出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为了带东西方便,爷爷用榆木为他做了一根扁担。放学后,当他挑着担子走到村口时,已是暮色四合。父亲总会看到爷爷站在村头的老树下,在焦急地翘首以盼。
每逢周一早上,为了叫醒父亲,爷爷总是早早起床,家里没有闹钟,全靠天象。尤其在乌云密布的日子,爷爷就凭感觉估摸时间。有时候,爷爷一个晚上要起来好几回。
不管刮风下雨或酷暑严寒,爷爷总是挑着扁担,把父亲送出好几里路。扁担一头挑着奶奶精心制作的地瓜干和咸菜,另一头挑着书籍和爷爷望子成龙的希冀。
当头上还是满天星星,他们就上路了。爷爷挑着担子走在前面。由于负担过重,扁担两头无奈地向下沉,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弧形,爷爷担着,恰似一钩弯月别在他的肩上。爷爷的扁担不时从左肩换到右肩,再从右肩换到左肩。跟着爷爷稳重的脚步,看着他有些微驼的腰身,扁担有节奏的颤悠声,像一泓父爱的小溪缓缓地倾注父亲周身,让他倍加温暖。在路上,爷爷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学习,不要挂念家里。等走了好几里路,天有些发亮了,爷爷才把扁担递给他,还要目送他一程。父亲觉得,那扁担上挑的不是书和食物,而是目不识丁的父母沉甸甸的希望和一个少年在求知路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父亲知道,等爷爷回到了家,还要挑水浇地、喂猪放羊,忙里忙外。为了生计,为了供他读书,爷爷毅然扛起了生活的担子。那些辛勤劳作的岁月,虽然艰苦沉重,却从未把爷爷的腰压弯,而是让生活充满希望。
听完父亲语重心长的话语,我忽然明白:一个老物件的价值不在于它多么名贵,而在于它承载了多少爱与思念,烙上了多少弥足珍贵的岁月履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