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生
绵绵的细雨打湿了涵江街区的路面,也打湿了人们的衣襟。撑伞或不撑伞的,以及不避雨水的人,流连于购物之中。我站在城镇改造后的喧闹街区,回忆着孩提时代的老街往事hellip;hellip;
涵江自古是闽中商业重镇,涵江最初叫“涵头”。我的家就在涵头前街的这条老街上,我的祖辈从平潭迁徙涵头后,是我母亲用嫁妆和做小生意赚来的钱,在老街上购置了一幢砖土木混合的三层楼房,我就是在老街出生长大。
老街是涵头这个古镇里一条古老繁华的商业街。南北两向,一头连着老镇最繁华中心——市顶,另一头接着最热闹的街头——横街头。这条街店房鳞次栉比,大小不一,老街店铺以纱布、百货、日杂、果品、糕饼、铁具、竹器以及中西药店、酱菜店等业为主;手工业次之,有成衣店、染布店、割玻璃店及制作灯笼、打铁、补伞、修鞋、修钟表、刻章、画像、补锅修锁等小作坊;小商贩又次之,则是经营本轻利微的“烟草纸油烛仔”等,凡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几乎应有尽有,店主们热情的笑容,加上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店铺生意红火。这就是老街上的商业特色。
老街街面宽只有6-8米,每天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涵头老镇的居民、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是来这里选购日常的生活生产用品,就是平潭、福清、惠安、晋江等外地来的人也很多。
我家正对面是打铁店,其中三家是私人的作坊,一家是铁具社开的,经营各种生产生活铁器。空闲时,我会到打铁铺看打铁件,打铁通常是两人,一个主锤,一个副锤,你一锤我一锤,很有节奏地砸向钢墩上的毛料,顿时,铁铺里火花四溅,铁星飞舞,看得人们眼花缭乱。还有一家割玻璃老店,每天早晨,近六十岁的“九齐”师傅像往常一样,早早开店,邀上老友来店前,摆出小茶桌泡起茶来,街风阵阵袭来,好不舒服,他一边喝茶一边聊起老街的趣事。左边隔壁是中药收购店、小百货店、食杂店等,我母亲就在左边不远的日杂店做职员;右边是“双福寿中药房”、割玻璃店、供销社等门市,每次店里供应化肥或农药,种田的农民或果农都早早地排上队伍等候。
老街横街是一段狭小而笔直的偏街,离老街不到百米,是一条清清的河——叫宫口河,宫口河南岸、北岸层楼临河耸立,红墙碧瓦,拱门甬道,波光辉映,形成南北两岸具有独特风格的一条新型沿河半边街。三座石桥如三支玉笏飞架于宫口河之上,河水潺潺流淌,只是到拐弯处的鳗巷,才发出哗啦啦的喊声,来往的船只上的船家会大声呼喊:“船来了hellip;hellip;”别具江南水乡景色,有“闽中威尼斯”之称。
宫口河当时是涵江内河航运中心,四通八达,宫口河靠岸有几处简便的小码头,不仅有行驶于南北两岸的沟船停靠站,行驶于城涵的汽船站,同时,还有从仙游以溪船载货来涵的终点站。沟船、溪船、汽船往来如织,水上、陆上一派繁忙景象交织一起。宫口河还是人们捕鱼抓蟹的好去处。小时候,我常常跑到河边看捕鱼人撒网捕鱼,鱼网拉起,只见网中不少鱼在蹦跳,捕鱼人手持末端系一小网的竹竿,把鱼捞出,塞进缚在腰间小竹篦编成漏斗状的笱里。也有划着小船放围网的,围成一圈之后,将网收拢拉出水面,然后捉住挂在网上的鱼。我最喜欢站在桥上看撑着竹排,放鸬鹚入水抓鱼的场面,捕鱼人频频吆喝,腿部使劲抖动竹排,并用竹篙打水,闹得满河浪花四溅,鸬鹚出水,嘴中吞着半截活鱼,扑翅游回竹排。它们喉道被绳子“稍松”缚住,大鱼吞不下,回来奉敬主人。
炎热夏季的午后,暑气还盛,老街上的小孩们已经钻进河里去扑腾开了,一口气在河里游了几圈,然后,小伙伴们追逐叫闹着,打水仗,到处溅着水花,偶尔呛一两口水,还是清甜的。黄昏时分,满河都是人,在宫口河边长大的小孩一般都会游泳hellip;hellip;宫口河最热闹是傍晚,来到小码头上洗菜洗衣的几个妇女或蹲或站,叽叽喳喳有说有笑,她们一边在石阶上槌衣,一边聊开着,廉价的洗衣皂在她们的手里散了着美丽的泡沫。天色渐黑,孩子们都要循着大人呼唤声往家里跑。
宫口河是涵江老街居民的母亲河,虽然不是清澈见底,但是那种晶莹的清亮。那时老街上还没有自来水。居民们用水一般都是到宫口河里或在河岸边的井里取水,家家户户厨房放着个大水缸,每到深夜或清晨,人们担着水桶到宫口河取水。来来去去,四、五趟回头,缸就满了。腊月下旬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扫尘,以迎接春节到来,这也是一年中的最后一次大扫除。河边都要排队,人们在河里洗桌子洗椅子,刷锅弄缸,等里里外外都干净了,河也静下来,除夕就到了。
老街和涵头最繁华的商区闹市——市顶相连,每天到下午三点后市顶形成了鱼货菜市场:刚刚下船的海鱼、海蟹、海蛏、海蛎等海货河鲜堆积在大竹匾上,摆在街道两旁的店门口出售,从工农兵饭店到三角埕的路边摆满一溜的摊子。有钱的早点来挑鲜的、好的;拮据点的,晚些时候再去“包货底”。每当涨潮之后,“海仔”(海边捕捞的渔民)上市了,他们手提小木桶,内装章鱼、“土笋冻”、鲟、跳跳鱼等,沿街叫卖;肩挑海货河鲜的小贩们或站或蹲在街旁,高声吆喝招徕顾客,市场越加沸腾起来。和市顶近在咫尺的老街上,时不时走来提着篮子、挑着担子的小商贩,各色各调的卖力吆喝声,和着吸引顾客的各种敲打声,为午后的老街增色不少。午后三点多,鱼丸、锅边、车丸等小吃担盛极一时,沿街流动叫卖,这些小吃摊的担子上就挂着简易的小桌椅,可以随时随地张开来,为光顾者盛上一碗热气腾腾味美价廉的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