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家书情结
【发布日期:2015-10-1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李职贤

如今,尽管各种先进的通信工具大行其道,一家人哪怕远隔千山万水,也能即时实现零障碍的沟通,然而,我对沿袭了数千年之久的原始的通信方式的产物——家书,始终情有独钟,怀有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关于家书的回忆,也在心底扎了根。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出门在外,为了排遣和稀释对亲人的思念,隔三差五给家里写信,每天都像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着家里的来信,一有时间,就往收发室跑。小小的收发室,一拨又一拨前来取信的工友,携着喜悦,怀着期待,热烈的目光聚焦于摞成一堆小山似的来信,如挖金矿一般寻找自己的家书,找到家书的工友,一脸喜气洋洋,用略微颤抖的双手,迫不及待地当众撕开封口并阅读起来,阅读时的专注和激动,用一句老掉牙的话形容,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有的得知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情,脸色马上变得阴沉,忍不住哽咽起来,更甚者干脆嚎啕大哭;有的得知家里喜事连连,马上喜逐颜开,乃至于哈哈大笑,如中了大奖。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情形,几乎天天都在上演,小小收发室,成了上演各色情感的集散地,轻如鸿毛的一封信,在工友们心里和眼中,俨然重如泰山,成为最好的心灵慰藉。
时代大潮滚滚而来,随着BB机和手机等现代通信的介入并普及,写信的通信方式渐渐式微,淡出历史舞台,遍布街头的邮筒成了摆设。
时至今日,我仍珍藏着上百封当年与家人维系亲情的见证——家书,不少信纸和信封已然陈旧泛黄,一些字迹略显漫漶。对我来说,这些不是普通的信件,它们是亲情的碎片,是岁月的回声,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结晶。抽空拿出来,翻一翻,读一读,深情地轻轻地摩挲着它们,如怜惜价值连城的宝物。每次翻阅,往昔的记忆都像闪电般苏醒过来,冥冥之中,好像又回到了过去,历历往事,如在眼前,总能触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所有书信,都是仅有初小文化的父亲的杰作,父亲的笔迹工整有序,柔韧有力,鲜有词不达意和谬误之处,一如他平时讲话的口吻。信中,父亲总是提醒我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劳累,专心工作,不要老惦记着家里,家里一切都好——他和母亲的身体很好,田里的禾苗长势很好,一群老母鸡很争气,争先恐后地生蛋和孵小鸡,老母猪也不落后,又生了一打小猪hellip;hellip;总之,事无巨细,均形诸笔下。这些报喜不报忧的文字,曾经无数次聊解我的思乡之念,温暖着我的心,激起我继续博弈人生的斗志和冲劲。
我总觉得,家书所蕴含的亲情的温度和深度,哪怕再怎么先进的通信工具和方式,也无法取代和超越。书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最真挚最动人的血浓于水的真情告白和内心流露,它们不会因时光流水的冲刷而湮灭或变得日益苍白,反之,像陈年佳酿,变得越来越醇厚和馥郁。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