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一声鸟鸣行天下 ——访市政协委员、省工艺美术大师宋春国
【发布日期:2012-07-2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委员名片

宋春国,196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象牙雕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莆田市政协委员。

宋春国作品《悟禅》

“一声鸟鸣,惊动起我远行的欲望,一袭花香,确定了今生行走的方向。”这是哪位诗人的佳句么?秋水一般清澈,秋空一般高旷。当你惊诧于这优美的词句竟出自宋春国给自己牙雕作品的题款时,恐怕会慨叹:这位闻名当代中国牙雕艺术界的工艺美术大师,还真有大师范儿呢!
暮春时节,我慕名前往海峡工艺美术城造访大师不遇。在其创办的湄艺实业有限公司,承蒙惠赠一册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宋春国牙雕艺术》。回家挑灯手披,犹如与大师作了一次春夜晤谈,对他的艺术人生和艺术信念,有了几分感悟:正是传承、弘扬牙雕艺术文化的强烈使命感,让宋春国有了“远行的欲望”;而惊动大师文化自觉的“一声鸟鸣”,不就是他心灵深处让牙雕艺术浴火重生的“凤鸣九皋”么?
宋春国祖上几代都从事工艺美术工作,父授子艺,子承父业,薪火相传。他父亲是莆田工艺一厂石雕车间主任,专攻寿山石雕刻,工余喜爱绘画,常坐在自家阳台上,把家乡的小桥流水、田野炊烟、百年榕树一一绘入画中。耳濡目染之下,宋春国也喜欢上绘画。在父亲的悉心指点下,宋春国的艺术天赋得到启蒙,绘画水平大有长进。这更坚定了父亲培养他成为自己接班人的决心。1979年,13岁的宋春国跟随父亲学习寿山石雕,成了“莆田工艺一厂”的一名学徒。虽然父亲是车间主任,但是宋春国并没有因此而受到“特别关照”,绘画、修光、泥塑、打坯hellip;hellip;一样都没落下。
绘画功底扎实的宋春国,先是被安排学习修光。修光是寿山石雕的最后工序,依靠不同的刀向和刀法,刻画人物、景物的神韵,很是考验雕刻功力。手的力度、刀法的运用在这个环节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使操刀的手能平稳,在练习过程中宋春国不敢让自己有任何的懈怠。几个月下来,手指长出了一层厚茧。功夫不负有心人,从老师傅手中拿到的粗坯到处是刀痕凿迹,经自己一修光,千奇百怪的石头有了生命,有了感情。
对于学徒来说,不允许直接在珍贵的寿山石上雕刻,宋春国便先学习泥塑。泥塑用泥巴做材料,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只要有“造型”的构思并辅以恰当的骨架支撑,就可以塑成自己想要的形状。泥塑将平面的东西立体化,使宋春国对整个作品的构图、比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成日“玩着”泥巴,宋春国练就了心、眼、手合一的本领。
接下来是学打坯。这是雕刻最重要的环节。雕刻者或利用石料的天然色彩“因材施艺”,或根据石料自然形状“依形布局”。由于宋春国绘画功底好,又得到诸位名师点拨,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同辈中才俊。
经过3年的学习,宋春国已经可以独立完成作品。工艺厂中除了寿山石雕车间,还有木雕车间、牙雕车间等,在学艺的过程中,宋春国少不了到各个车间“偷师”。很快,他便“盯上”了牙雕车间。能进工艺厂牙雕车间的,都是技艺过硬的精英。宋春国心生羡慕,便下决心钻研技艺,争取去牙雕车间。但是因为工艺厂的岗位需求,宋春国最后被安排到木雕车间,开始了6年的木雕生涯。
1992年,宋春国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办厂创业,成立了湄艺工艺厂。宋春国在实现自己人生转型后,把目标定位在木雕佛像出口上。刚开始宋春国组织家族骨干精英制作一批佛像精品,很快就打开了台湾佛像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后,越来越多的莆田木雕企业进军台湾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加之台湾市场已接近饱和,宋春国开始琢磨另辟市场。
机遇永远属于有所准备者。在一次展览会上,宋春国精湛的木雕作品,聚焦了一位日本客商的目光,所有的作品被其包揽。展销会结束后第三天,那位日本人又从上海飞到福建,找到宋春国签订合作协议。从此,宋春国的木雕作品走进了日本,并很快引起轰动,凭藉精湛的造型艺术和对日本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征服了日本市场。
宋春国打小就痴迷于木雕艺术创作上,“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经营企业,让宋春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为了以企养艺,支撑对艺术女神的追求,他无怨无悔。更为可贵的是,物欲横流的社会氛围并没有让他迷失“今生行走的方向”,在开拓发展自己的木雕产业的同时,他坚持到高等艺术院校接受正规而系统的美术教育,向多位工艺美术大师请教学艺,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他原来的造型功底很扎实,绘画技能也很好,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求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他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造型功底用在木雕的创作过程中,经过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转化,让自己的作品具有隽永雅逸的审美内涵,充满迷人的视觉张力。宛如一块璞玉,经过30年的雕琢打磨终成大器,宋春国被评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频频在全国各地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摘金夺银,在国内外收藏界名声远播。
但是,在成功和辉煌面前,宋春国却并没有给人春风得意的感觉,有时甚至显得意兴阑珊,这让亲朋好友十分困惑。只有方文桃、佘国平等几位工艺美术大师懂得他的心事:让宋春国魂牵梦萦的是牙雕艺术。“曾有一次相约,至今尚未如期”,宋春国为与牙雕艺术失之交臂的遗憾,正如女诗人舒婷笔下抒情主人公的思恋情愫。
牙雕,是中国古典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牙雕珍品,既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又是大师们留给人类文明的艺术财富。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了保护大象种群, 国际上曾经一度禁止了象牙贸易。这使得完全依赖进口象牙原料的中国象牙雕刻工艺,陷入了无米之炊的困境。后来,在拯救濒危物种的问题上,国际上又开始摒弃死板的贸易禁令方式,允许库存象牙的贸易。虽然这样一来,象牙原料的供给出现了一线生机,但中国象牙雕刻工艺却面临传承乏人的困境。早在宋春国学艺之初,就深怀着一个牙雕梦想,他常常去牙雕车间捡拾废弃的边角料,自己雕刻些小东西把玩。十几年过去了,自己走的艺术道路不是牙雕这条路子,但看到中国牙雕技艺面临失传的窘境,宋春国心中特别不是滋味。
2006年,宋春国在他的木雕企业越来越红火的时候,毅然华丽转身,提交了牙雕定点生产的申请书。直到2008年象牙贸易对中国开放,宋春国创办的湄艺实业有限公司经过国家工商总局和国家林业部严格的考核评选,被指定为全国36家象牙加工及销售定点企业之一。
枯木逢春,铁树开花。象牙加工及销售定点企业的牌照,极大地激发了宋春国的创作热情,从而进入酣畅淋漓的艺术人生高潮。他的艺术才华,在弥足珍贵的象牙雕材上尽情挥洒。他将中国画形神兼备的美学追求,融入到牙雕创作之中。在他的刻刀下,不论是花鸟还是人物,虽简约概括,却能抓住表现对象最生动、最传神的瞬间,用冼练的刀法使之定格,看似随心所欲,却又不违其造型和神似,给人妙手天成的视觉冲击,折射出大师鲜明的艺术个性。
宋春国犹如一匹黑马,冲出中国牙雕界,声誉鹊起。然而,他并没有陶醉在鲜花和掌声中,他深知一个人的远行难以致千里。就像保护大象必须培育种群一样,要让祖国的牙雕艺术传承下去,也得培育一个牙雕艺术群体。于是,宋春国找到范伟民、王小惠等艺术院校教授和方文桃、佘国平、闵国霖等工艺美术大师合作,一起创作,一起授徒。不凡的境界,不凡的视野,决定了宋春国今生行走的方向前方鸟语花香,人们还会怀疑他远行的欲望不会实现吗? (林予)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