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家乡过春节
【发布日期:2016-02-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黄鸿彬

放寒假了,家乡过年的氛围日浓。平日里显得有点儿冷清的街道日趋热闹起来。外出打工的乡民陆续返乡,人来人往的,或带孩子出去玩,或访亲走友,或置办年货,忙乎着呢!
春节近了,家乡家家户户几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扫巡。
扫巡,是本地话,说白了,就是大扫除。要过年了,谁不想过个清清爽爽年。一年在外忙乎,快过年了,难得得空数周,正有足够的时间把房子内外清扫擦洗一遍。当然,这扫巡还别有一番意味,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千补万补,洗净见先祖”、“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乡民百姓大多以“双日”为吉,扫巡一般也选双日,并以艳阳天为好,一是便于行动,再者,好擦洗、暴晒物品。
扫巡之后,就是贴春联了。过去,春联一般都是自己写或请会书法的人家书写。当然,书写的内容都是些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兴旺发达等吉利话语,皆大欢喜。我也曾为邻里写些春联。我除了写吉利话语外,还根据人家的为人处事方式,找些相对应的联对去写。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店里有印制好的对联出售,一些对联除了文字,还配以图案装饰,华丽精美,很博人眼球,可供不同阶层的人选择。很多人贪图方便,就直接购买张贴,省时省力。不过,我还是喜欢手写的对联,印刷的对联美是美,但总觉得一个样,无新异感。手写的对联,文字千姿百态,或稚嫩,或老辣,或俊逸神采,或笔舞龙蛇,我就喜欢去欣赏那样的对联。每每看到笔力遒劲、神采飞扬的好字,大有“高手在民间”之感叹。我虽书法欠佳,但我还是喜欢贴自写的春联。于我,它至少有种别具一格、不同流俗、富有个性的美感。
据我父亲说,贴春联,一般要赶在农历十二月廿四日之前。因为农历十二月廿四日,要举行“祭灶”仪式。“祭灶”就是送灶君上天,向玉皇汇报下界情况,祈求赐福。或正因此,厨房里的“司命灶君”两旁大多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类的春联。
“祭灶”之后,就是廿五了。这一天,在乡民眼里是个大日子,俗称“二十五日头”。相传这天是“天官赐福”的日子,上天神明这天特别关注人间善恶。此日,不言不吉利的话,不可吵架、不能骂人、不可讨债等等。廿五之后,离除夕很近了。在农村,大多家庭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因此,很多家庭都会陆续做“红团”。红团,一般以面粉或糯米为主,利用红团印,俗称“龟印”,即木头块凹刻出龟形状(也有圆形),并配饰各种吉利图案做成模型,红团即以此模型做出饰以图案、表皮红色的食品,放入锅内蒸熟即成。红团寄予日子过得红火喜庆吉利、全家团圆甜美和好的愿望。这红团既是祭祀的祭品之一,也是一种人们普遍喜爱的美食。
转眼间,就到了“除夕”这一天。除夕俗称“做岁”,除夕夜叫“三十暝”,逢小月叫“廿九暝”。这天,在人们心目中,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日子。在外的,几乎都要赶过来“围炉”过年。家家灯火通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宴饮,谈笑风生。之后,长辈要给儿童分压岁钱,能挣钱的儿女一般也给父母、祖父母压岁钱。一些家庭还要大放烟花爆竹等等,一时热闹非凡,烟花映红天空。这晚,人们往往通宵不眠,俗称“守岁”。
“守岁”,相传除夕之夜,人们为了躲避年兽,天未黑,就紧闭大门,不敢睡觉,守夜坐等天明。如今,人们不会再信此,但“守岁”依旧,一是边看春晚边聊天,二是不少人在玩扑克、打麻将,放松一把,大有对逝去岁月惜别留恋之情。
度过除夕之夜,迎来了春节。家乡把正月初一至初五,称为“五日岁”。初一早晨,开门放鞭炮,祭拜神明祖先,全家吃线面,希冀健康长寿。这天,大家还乐于走访亲戚,为亲友拜年;初二,不相往来,不相串门拜年;初三,各家“迎年”,谓是上年底“送年”之例的回应;初四过大年,做大岁。之后,从正月初六起至廿日为“元宵节”。元宵节也是家乡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各村过元宵的时间、内容、形式不完全一致,但普遍有“行傩”、抬社公、捧社炉、游灯、放焰火等庆祝元宵之习俗。是日,家家户户几乎都要宴请宾客,趁此欢聚,联络情感,叙旧图新。
元宵过后,热闹的乡村又恢复了以往的宁静。人们又纷纷走出家门,开始了一年新的征程。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