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话说稀饭
【发布日期:2016-08-03】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方人

最近,在莆田新车站发现了一个“莆田善缘心栈”设立的“奉送爱心粥”的站点,许许多多义工煮上了一锅锅香喷喷的“八宝粥”,热心地为过往行人提供免费早餐,成为莆田精神文明建设上的又一道亮丽风景线。这使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稀饭。
稀饭,又称粥。家乡人早已习惯了吃稀饭,有的家庭甚至一日三餐都是吃稀饭。就连移居到海外的100多万侨胞,大多也喜欢吃稀饭。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困难时期,人们见面打招呼时,第一句话就是问:“您吃过饭了吗?”回答说:“吃过了。”又问:“这孩子多大了?”回答说:“能端碗吃饭了。”由此可见,吃稀饭在父老乡亲心目中占有多重的分量。
稀饭是莆田人每天必不可少的流质食物,吃它不是单纯追求长寿,而是认为不吃它就不滋润,肚子里就会干巴得很。每顿吃两大碗稀饭,除炎热天气、重体力劳动外,干平常的庄稼活或做工几乎不需要再喝茶水。因此,即使饭桌上有汤菜,还是要吃碗稀饭才可口、顺溜、过瘾。一个人如果连续几天在饭店里就餐,回到家最盼望的就是吃稀饭配酸菜了。
清代曹庭栋、黄云鹄各著有《粥谱》,曹说“粥能益人,老年尤宜”,黄说“养老最宜”,这是经验之谈。今天仔细想来,稀饭对老少皆宜。国内有一风俗,出嫁的闺女生孩子,娘家庆贺须“送祝米”。收到祝贺的米面,对穷人家来说的确是帮了大忙,母子可以无忧了。在家乡莆田,只要乡里有生孩子坐月子的,至今仍保留着送面、鸡蛋、香菇、龙眼干以及猪肉、海鲜之类的物品,主要用于产妇产后滋补养身,恢复体质。
奶水不足时婴儿吃什么?如果连价格低廉的藕粉也买不起的话,那就喝稀饭汤!有的做一点白面稀汤,名称“补乳子”,以此喂养孩子;再就是以大米稀饭上层的浓汁,来喂养孩子;还有的就是把大米磨成粉,然后用稀饭汤拌成米糊。而稀饭或米糊对成年人来说同样重要,重病之人在医院不能进食,仅靠打针吃药难以维持生计,医生会建议家人想方设法喂些稀饭或米糊,以此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在改革开放前,人们长年能够吃上的仅是番薯、芋头。那年头温饱都成问题,番薯、芋头是高产之物,于是农村大面积栽种番薯、芋头,因而番薯、番薯干、番薯饭、芋头饭成了主食。即便这样,许多人家连番薯饭、芋头饭都断断续续,有的有上顿没下顿,肚子实在饿得没办法,就吃番薯叶、芋头杆。在我的印象中,吃煮熟的番薯、番薯干、番薯饭、芋头饭是常有的事,偶尔也有吃面条、米粉、麦煎等,就是农忙到地里割稻、插秧,也都是吃这些东西。这也印证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古语。我真佩服家乡的中青年们,在那样艰苦的年代,依然结实健壮、勤劳能干。说实话,虽然吃稀饭也能弄个肚子圆,然而忙起来还是不如“吃干”撑事。小孩子不干活也怕饿,常常是稀饭吃到喉咙眼,出门一跑肚子就扁了下去,不一会儿就会“叽里咕噜”地叫,这声音连站在旁边的人都能听到。番薯饭有一个坏处,吃多了、受点凉,容易吐酸水、胀肚子、胃疼。现在才知道番薯虽是碱性食物,但它含有一种“气化酶”,吃多了容易生胃病。听村里的一位老农讲的一个笑话,讲他常说梦话“我就是不吃番薯干”!真个是被番薯干吓怕了。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莆田善缘心栈”在新车站设立的“奉送爱心粥”站点,这里的资金来源有的是个别企业家赞助的,还有的是许许多多的义工自愿捐助的,并坚持天天开展这项活动。义工们每天早上义务煮好一锅锅的粥,而且粥里有花生、红枣、黑米、黄豆、黑豆等各类品种,既有营养,又合胃口,热情地为过往行人、清洁工、公交车司机、乘车旅客等提供免费早餐,奉上香喷喷的“八宝粥”。这也算是我们莆田街市上乐善好施的一个新气象、一道风景线。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