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米粉
【发布日期:2016-11-1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林双喜

夜晚,步入热闹的涵江人民公园,我看到一位老奶奶坐在躺椅上,拉着孙儿的手,柔情地出了个古老的谜语:“四角四角方,用草捆腰间。”孩童眨眼间嘻嘻道:“那是兴化米粉啊!”“对啊,宝宝好聪明!”老奶奶笑眯眯起来,“它是咱们莆田的土特产,声名远扬,还远销海内外哩!”
米粉,勾起了我对故乡家园的悠悠记忆。老家的米粉,曾经给过我美好的愿景!小时候,我的位于莆田沿海老家的旧屋地就是一处生产米粉的加工场。那时的兴化米粉,做工虽然传统,却很是讲究。先将稻米倒入大桶沉水浸后,磨成粉、滤过浆、压干搓成团后炊熟,经石碓反复舂碎,然后压成圆条,由漏眼的圆铜滤出粉丝,再手工用箸条一一叠排在竹篷上,送旷野晒干,最后收捆后便成米粉。家乡的兴化米粉具有白如雪、细如丝、爽口、柔韧且略带米香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时,我们村庄有四、五家米粉生产场,基本上都是个体户。我家是与临近南风厝几户乡亲合作,产一次米粉大约用米300多斤,头尾得二、三天才能产出米粉成品。劳力以壮汉和妇女为主,大人们真正是起三更睡半夜在奔忙。我们也免不了被叫去协助,譬如帮妇女们磨米摇筛篮、搬柴烧火、看守晒在竹篷的湿米粉等。有一年大概是黄昏时刻,我去顶替磨浆的母亲回去吃饭,不料匆忙间,我被磨手的铁钩撞得血淋淋,至今我的双眉之间还留有伤疤的印记。最苦的数夏天烈日炎炎下去跟大人“舂脚碓”,少年的我,每次要手扶横杠、用脚蹬力,反复与人“和谐”上下踩动三个多钟头,常常脚底都踩踏破了皮,每回仅赚二角五分钱。尽管时常汗流浃背,但往往一想到回家有我喜爱的米粉拌豆浆当点心,也就心甘情愿了。
凡逢年过节,谁家结婚、乔迁喜事,或是亲友来访等,我们那一带招待客人少不了的一道菜,就是特色的炒米粉。有一回,我那在部队的叔叔带来几位省外的客人,炒米粉吃得有滋有味,之后大赞这里的米粉质佳味美、香味浓郁。那来客吃后走到老松树下聊天时,还问及这兴化米粉的来历。乡里一位陪同的退休老师就说,这兴化米粉是家乡的特产,始于宋代,相传是宋治平间,兴化军主簿黎畛受命协助钱四娘在莆田兴建木兰陂水利工程时所创,有近千年的历史。那天,我的奶奶还给远方的客人每人送一袋米粉,乐得他们呵呵直言:好,好,好!
家乡的米粉除了送人待客外,还是农村妇女回娘家“送秋”的随带品。据说这米粉还寓含吉祥、顺安、长寿之意。难怪当时我们村庄做米粉生意的一直红火不绝。我大约在十三岁至十六岁间,逢寒暑假天没亮就跟父亲用两轮的胶轮车,把100多斤的米粉装进几麻袋,运到30里外的石城海边一带去卖。到了目的地,父亲挑大担的米粉,我则挑小担的。“卖米粉,卖米粉啦!”随父亲的吆喝声,越卖越轻,心情舒松。那段日子,实在艰苦,而回途中父亲手扶横木前方拖,我坐车上听他讲忆苦思甜的故事,倒也不乏收获的惬意。
如今,这一幕幕皆成陈年往事,生产米粉也已采用先进的机械工艺,过去传统的米粉加工生产只能成为一段回忆。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