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采访
【发布日期:2016-12-06】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吴万夫

多年前,我在《人大建设》杂志社做记者时,遇到一件令我终生难忘的尴尬事情。
一天,按照约定,我与记者部主任白献民先生去采访一位领导。因为是第一次做记者,我对刚刚购买的采访录音机还不会使用。这是一款很高端的产品,为了保证下午采访时不出现意外,我临时抱佛脚,利用午休时间向同事们请教录音机的操作知识,反复熟悉如何使用录音机的步骤。
我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时任《人大建设》杂志社社长曹新博先生为了有意锤炼我,决定在白主任的带领下,由我独立完成这次写稿任务。这次采访,既是社领导对我的信任,也是我的工作“首秀”,我要全力以赴杜绝任何纰漏,务必保证此次采访成功。
下午的采访,白主任做了明确分工:他组织采访提纲与提问,我负责速记与录音。谁都知道,一个人的书写速度是有限的,除非你进行了相关的专业训练。因此我明白,要想写好这篇稿子,最关键的还是做好采访录音。
因为是第一次面对这种重大场合,我的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中,总是担心由于操作失误,导致采访内容没被录上。我一边心不在焉地做着笔记,一边想着录音机是否运转正常。有几回正这样想着,我的心猝然莫名地悬了起来。我一个激灵,赶忙起身到滔滔不绝、谈兴正浓的领导面前,拿起放在桌子上的录音机反复查看——还好,屏幕上出现的“REC”字母仍在闪烁,录音正常进行。
问题出在采访结束后。当我回到办公室试着整理采访录音时,竟然发现什么都没有被录上!也就是说,按照操作规程,录音完毕,再摁“STOP”,才算录音储存。由于操作技术不熟练,再加上当时太过紧张,我可能忘记摁这个停止键了。
没有采访录音,意味着我无法完成这篇人物专访。况且这次采访的是一位领导,领导的时间是如此宝贵,岂能因为我的工作失误,再对他进行第二次采访?想到这儿,一股冷汗顺着我的脑门和脊梁,“刷”的一声流淌下来了。我怎么也没有料到,我的第一次采访竟然会出现如此重大失误。我不知道曹社长会不会对我大发雷霆?尤其对于尚处在试用期的我来说,他是否会对我另眼相看?
在忐忑不安中,我鼓足勇气敲开了曹社长办公室的门。当我惴惴然地向曹社长如实反映情况后,没想到他不仅没有呵斥与批评我,反而一改往昔威严的面孔,宽慰我道:“你第一次使用这种采访设备,出现失误也是情有可原。写稿子的事,我回头安排白主任另想办法。你安心工作吧,别有思想负担,我相信你的能力。”
好在,白主任不愧为一名资深记者,最终凭借对采访的记忆和手头掌握的资料,洋洋洒洒地写出了数千字的人物专访。这令我对他不由得心生敬佩,心里总算松了一口气。
自从“录音事件”发生后,我曾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以实际行动报答曹社长的知遇之恩。
记得第一次写作有关食品安全的通讯报道时,我吭哧吭哧憋了老半天,稿子也没能过关。好心的同事不断为我出谋划策,提出具体指导意见,但稿子仍然达不到采用水平。那两天,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躁不堪,寝食难安。为了写好这篇稿子,我甚至放弃了休息时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苦苦琢磨如何写法。当时,我的脑海中只涌现一个想法:如果写不好这篇稿子,就太愧对曹社长了。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一个夜晚的艰苦奋战,我重新打磨的通讯稿第二天顺利通过并刊发。
后来,在同事们的悉心帮助和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写作通讯报道的方法和技巧。在采写每一篇稿子时,我也没再像以往那样感到困难重重。最令人欣慰的是,经我撰写的《管住“天”大的事》,荣获第23届中国人大新闻奖人大报刊作品通讯二等奖。
我清楚,自己之所以取得这些成绩,完全离不开曹新博社长当初对我的宽容、谅解和期望。在工作中,当一名员工出现失误时,领导的宽容往往会比歇斯底里地咆哮换来更大的效果。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