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珠
公公婆婆的儿女都在外面谋生,不常回家,为了方便联系,儿女为老人安装了部电话,婆婆只会接听电话,不会打电话,有事时都是公公打电话的;有时公公不在家,婆婆有事,急得团团转,我便自告奋勇要教她打电话。
八十多岁的婆婆是我教过的学生当中年纪最大的,患有白内障,眼睛不大好使,还有轻度的健忘症。过去因家穷,婆婆没进过一天学校,三岁小孩都看懂的阿拉伯数字,在她眼里全成了难懂的字,文盲得彻底、正宗,一切只好从零开始。
为了教好这个特殊的“学生”,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挑灯夜战,连续备了好几天的课,决定采用直观教学法。我找来了儿子的彩色笔,在卡片上写下了0到9这十个数字。它们太抽象了,婆婆记忆起来较难,怎样才能让记性不大好的婆婆记住它们呢?
对了,婆婆辛苦劳作了一生,如果能把这十个抽象的数字与她看过、吃过、用过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了,而且也记得牢了。如此看来我得因材施教,第一得准备好卡片等教具。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在特殊的教室里开始上课,这间教室内没有小黑板、黑板擦、粉笔、课本等等,只有十张卡片和一些实物教具,当然还有一个正襟危坐的学生——婆婆。我既紧张又好笑:紧张的是能否胜任婆婆的老师,好笑的是一本正经的婆婆为了看清数字,特地戴上老花镜呢,好可爱!
我右手举起第一张卡片,只见卡片上画着一个大的鸭蛋,左手魔术般地拿出了一个蛋,这就是0,它的位置在电话键上的第四行的中间;接着举起了第二张卡片,您看这上面是1字,1就是一根筷子;电话键上的第三行的第一个数字是7,它就像劳动时的锄头hellip;hellip;婆婆全神贯注地听着,还频频地点头,脸上挂着谦虚的微笑,心里不由得暗暗赞叹这个好“学生”。
为了检验听课的效果,我当场打了个电话,让婆婆在一旁观看,接着让婆婆马上进入了实习阶段。婆婆因为紧张,结果把话筒倒过来听;还没有开始拨号码,就迫不及待“喂喂”地大叫了起来,然后,拿着话筒,满脸疑惑地望着我:“怎么没有一点声音呀?”我哭笑不得,忍住笑,轻轻地提醒道:“您把话筒倒过来听,而且还没有拨号码呢。”
听我这么一说,婆婆不好意思地笑了:“瞧我这记性。”她的右手按我的指示把话筒倒过来了,粗而短的左手食指战战兢兢地伸了出去,找到了这个数字,却找不到那个数字。眼看只剩下最后一个数字,大功即将告成时,笨手笨脚的婆婆却按错了,只好从头再来,她急得满头大汗,好像在完成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似的。
“我不会呀!”见婆婆打起了退堂鼓,当务之急是帮她树立信心:“妈,您看张大妈,她的年纪比您大,现在不也学会了打电话吗?没事,多训练几次,您一定也会的。”说完,我手把手地又教了好几遍,婆婆终于学会了。当电话打通的一刹那,婆婆激动得声音都变调了,开心地笑了,脸上笑成了朵盛开的菊花。
第二天早上,我又一次对婆婆进行了强化训练,检查结果令人满意,我的这个“学生”虽然年纪大,但还是挺聪明的。我真荣幸,能成为婆婆的“老师”。
特殊的师生关系,使我们婆媳的关系更亲近了一步,我和她不是母女,胜似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