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9-04-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自语文设科以来,阅读始终在语文学科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大力倡导阅读教学要让学生“体验”、“感悟”,要有阅读反思等。阅读教学所提的要求和选择的方法越来越多,学生迷失阅读方向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我们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大胆创新。我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范,引领阅读行为的不竭动力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如何利用自身的示范作用,引领学生喜爱阅读,不断调动学生坚持阅读的内驱力呢?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一些儿童喜欢的作品,如《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汤姆·亚历险记》,或者自己欣赏的儿童小说,在课间阅读;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念故事,让学生讨论,在讨论中,自由自在的讨论氛围,让学生表达,做做读书笔记、写写心得体会。学生在这样一位喜欢阅读的语文教师的牵引下,一定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会觉的阅读作品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师生如果共同这么做,就会习惯成自然,若是哪天不读,学生一定觉得什么事没有完成,从而督促自己阅读。
(二)、荐,把握阅读方向的指南针
我国儿童文学界一般把广义的儿童文学按年龄分为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三个层次,小学阶段以阅读童年文学为主。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喜爱和接受能力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年龄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在推荐时,教师应该避免以自己的阅读偏好来影响学生,例如认为卡通书对孩子是有害的,小学生还不能读长篇小说,只有经典作品对孩子才是有益的,等等。教师推荐的标谁是什么呢?我认为重要的是该作品应是忠于艺术的书;可以解放儿童的心,使他们喜悦的书;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里的书;启发儿童知识的书。如对二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丹麦安徒生的《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该作品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等系列,它不仅语言幽默,而且以真实的校园生活为背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文中的角色个性突出,异常鲜明,孩子们在阅读时仿佛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教师还应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学生都是儿童,他们是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情感体验方式的群体。他们在阅读作品时有自己的一些选择,拿来一起读一读,看看是否合适他们,再决定是否推荐给学生,从各个方面引领学生的阅读方向。
(三)、享,提供鉴赏情趣的途径
何谓享?展开说就是师生共同分享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这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的最佳途径。阅读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学习活动,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本书、一篇文章时,总是处于一种积极的求知状态。他们在文学欣赏中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到作品中去。如《称象》一课,可这样处理:同学们,一代枭雄曹操竟也碰到问题,那时,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想知道它的多重,可是没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秤。大臣们议论纷纷,都想不出好办法,你说这事难不难?可当时有一个6岁的孩子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你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巧设悬念,抓住学生的好奇渴求的期待心态,让学生的期待视野与作品之间构成一定的“美学距离”,酿成一种“山穷无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景。
(四)、撷,获取回报的法宝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获得人格熏陶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回报呢?撷取的方法很多,比如,做阅读剪报,好词佳句的摘抄,撰写感悟批注等等。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读,教师不读——未尽职责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做记号等等”。教师一声令下,全班学生拿起课本,摇头晃脑地朗读了起来。这时,教师在干什么呢?而是在忙一些教学环节的准备。一切准备就绪,教师一声令下:“停!”不知学生读的什么样hellip;hellip;
试想,学生读书的过程教师不加以关注,能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按要求读书呢?假设学生没有读准、读通、读顺了呢?那么下一个教学环节能顺利进行呢?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朗读,突破朗读上的难点。教师自己都不朗读课文,没有率先示范,朗读的重要性又怎能体现呢?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朗读课文,教师在提出朗读要求时,要给学生以“压力”,保证朗读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完。
(二)、教师范读,学生听——禁锢思维
新课开始,教师范读,学生听,而后模仿,这种现象很常见。
学生没有初读课文,教师就开始范读,这个时候的范读有许多不利因素,学生失去了“初读权”。在学生没有和本文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教师就给朗读定下基调,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难以暴露。在学生没有对本文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示范着怎么读课文,学生模仿着朗读课文,只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的复制,学生的思维将被教师的范读禁锢,个性化感悟将被扼杀。长此以往,“千人一面”的现象自然产生。
教师不是不范读,而是在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后把握好的时机范读。学生朗读不到位的情况下、课文的重点段落学生理解不透时、较长的句子学生无法读通、读顺时,等等,教师要范读。教师的范读,应该在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进行,否则,范读就会像双刃剑一样,在给学生引导的同时伤害学生。
总之,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要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引导学生直接面对文本,走进文本,超越文本。(仙游县盖尾瑞沟小学 付玲)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