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东甲海边有座“五星级”船管站
【发布日期:2014-09-12】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基础建设上的“星级”
“这房子经过一番改造,还真是有模有样,走进来就感觉不一样,不仅你们上班的地方舒适了,渔民们过来签证也舒畅多了”,东甲村村书记朱国庆指着建成后的船管站笑着说道。
今年下半年以来,该所按照“规范建站、信息管站、科技强站、文化育站”的理念,加强横向合作交流,不断夯实船管站硬件设施,通过与荔城区海洋与渔业局签订联勤协议,把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作为获得沿海管防专项经费的一项重要渠道,按照警务基础规范化和等级船管站建设标准,先后获得沿海管防专项经费用于对原黄石边防工作站进行改造修建,顺利完成外观标识粉刷、悬挂制度牌、购置办公桌椅、牌匾及灯箱、宣传栏设置、办证台设置、填写示范台、档案柜设置、制度牌及图表设置、饮水机设置、船管员宿舍、渔民之家设置、探照灯及扩音器、广播、码头视频监控等硬件建设,现改造后的船管站分为办公区和生活区2大主体部分,包括办证大厅、档案室库房、值班室、宿舍等,打造成集渔船民办证大厅、海防监控中心、渔船民流动书屋、海上治安观望塔、值班办公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星级”船管站,有效夯实了沿海管防的基础建设。
管理创新上的“星级”
“原来的黄石边防工作站改成船管站后,以后我们出海就再也不用为到一公里外的居民出租点办手续距离远而发愁了。”近日,该所东甲船舶管理站投入使用,当地靠打渔为生的渔民卓凤仪对此赞不绝口。据悉,该所辖区后大部分居民以渔业捕捞、海上运输为生,因派出所的位置距离海边较远,往常这些渔船民都要跑较远的路到一处民警租用居民房子的地点办理进出港边防签证手续,不仅增加了经营成本,也浪费了渔民出海作业的时间。
船管站建成后,该所进一步完善船管站对船舶进出港检查、签证、发放证件等3项基本管理措施,落实每日对进出港船舶清点、核对、登记,督促船管员准确掌握了辖区船舶底数和动态。同时,依托船管站开展渔船民安全生产常识、法律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断强化对港澳口、码头、停泊段等公共场所治安秩序的管理,充分发挥船管站的职能作用。近日,该所辖区300多艘小型无证船舶顺利完成船号编刷,并按照一船一档的标准全部建档造册,现在,这些船舶拥有了自己的合法“身份证”,彻底告别了“黑户”时代。
技防体系上的“星级”
“张警官,你们真的是神了,我确实是今天凌晨4时40分出海的,经过海上瑶台这一海域,差不多就是上午10时回来的”,渔民陈玉泉听到船管民警张泽的话后不禁感到惊讶。
期间,该所积极争取驻地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支持,逐步建立以勤务指挥室为中枢、以辖区的视频监控为节点的技防监控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所已先后协调党委政府及沿海东甲、遮浪、徐厝等村居在沿海重点区域和主要路段增设高清监控探头11个,技防覆盖范围大幅提升。另外,该所还进一步强化出海船舶跟踪定位,协调荔城区渔政部门,在船管站试用船舶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手机,官兵们通过该手机打开船舶卫星定位系统,可直接显示渔业船舶海上作业以及港内沿海活动船舶的具体位置,并具有船舶定位、船舶航行轨迹查询等功能,确保官兵们能够随时随地掌握活动渔船的动态。另外,还大力推进科技管防工作,协调黄石镇政府将辖区东甲码头、西船码头、东头码头等3处重点海防部位视频监控建设纳入年度社会治安防控建设规划。在船管站安装重点敏感海域监控系统、船讯设备,实现对沿海一线重点港口、码头、养殖海域3个重点部位的全方位、全时段、全天候监控,强化了对海面的动态监控和出海船舶远程布控,以信息化建设提升沿海管防能力,有效提高驾驭海上治安局势的能力。
科技管控上的“星级”
“我们荔城区海洋与渔业局在这码头附近一直都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边防派出所船管站建成后,我们将积极与边防官兵一道以船管站为基点,联合建立联席办公模式,共同推进这一平安渔业示范区的有序发展”,荔城区海洋与渔业局谢仙宗局长满怀欣喜地说道。
该所坚持以精确服务管理为目标,建立“银行式点号”排队管理系统、船舶、渔船民电子签证系统、营区管控系统,不断提升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依托身份证阅读器、ID卡识别器等装置一齐使用,实现了信息采集一步到位、证件办理一分办结的预期效果,并在原有“网上警务室”、“东甲边防派出所警务微博”、“东甲边防派出所服务群众QQ群”的基础上,开通“东甲边防派出所网上船管站”、“东甲边防派出所船管站微博”等虚拟窗口服务平台,利用科技方便了渔民日常业务办理和咨询。另外,该所还积极做好与荔城区海洋与渔业局、荔城区渔政、荔城区海事局等3个涉海部门信息系统的共享接入工作,依托渔船民管理系统、边防管理信息系统及涉海部门“三网合一”系统、手持RFID射频识别终端等,对基础信息快速采集、便捷应用,实现对高危人、物、事件的信息碰撞比对,提升基础信息的采集效率和使用效能。
服务理念上的“星级”
“我是边防派出所和海洋与渔业局共同选出的第一支海上救助队20名成员之一,我常年在海上捕鱼,身体素质以及水性都很好,要是海上有救援警情我都会打前阵”,辖区志愿救援队员吴金裕笑着说道。
船管站建成后,该所积极联合荔城区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海事等部门在船管站成立了“海上矛盾纠纷联调点”,建立完善了轮流坐班、问题转呈、形势分析、联动调处等制度,集中处理海上矛盾纠纷。同时,结合渔船民生产生活需要,在船管站建立了“综合服务点”,联合黄石镇司法所为养殖户开通了法律援助热线,联系荔城区水产局专家定期开展送科技活动,协调10余家螃蟹、跳跳鱼、海蛎养殖户共同建立了“就业中介”,定期公布人员供求信息,并在船管站内配齐配全办证设备、急救药品、维修工具等,随时为海上群众解决各类工作生活问题。与此同时,该所还积极组织官兵深入辖区码头、停泊点等渔船民较为集中的地点,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并现场为辖区渔船民解答涉法难题、宣传偷渡、走私等违法活动的危害,并时常通过一体化平台短信、手机短信、警民微信群、“警务QQ群”等方式,提前向辖区群众告知天气状况、注意事项、应对措施和救援电话等,提醒出海渔民做好防范准备,切实提高了辖区安全生产水平。截至目前,该所船管站共开展渔船民集中教育12场,发放宣传资料2800余份,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海上处突演练3次。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林智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