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江口,留住我们的根”
【发布日期:2015-07-21】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涵江,全国著名侨乡,有侨眷侨属21万人,旅外侨胞多达80万人,分布在69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涵江区侨联会同涵江区法院、江口边防派出所,共建“关爱华侨留守家庭服务站”,三方共同打造“三维侨益圈”,维护了侨乡稳定,保障了侨乡民生和涉侨权益。2014年9月,中国侨联在涵江区召开维权机制建设现场会,推广福建涉侨维权工作“涵江经验”。
服务侨胞有真情——
立体警务护出“平安侨乡”
坐在多功能警务车内,即使有空调、风扇和饮用水,在车外高达35摄氏度的烘烤下,民警陈烨还是有些吃不消,喝下一支正气水,稍休息了一会儿,小陈又坐在了工作台前。
这是小暑日的上午,江口边防派出所“流动治安岗”在江口社区开展便民服务的情景。3名年轻小伙子给出了一上午的工作数据:175人次的业务咨询,23张入境侨胞居住超期预警提示,登记18户侨胞联系号码,还顺带调解了1起邻里纠纷。
“把车子开进社区,就像是移动派出所,可受理咨询搞宣传,也可办理证件调纠纷。最重要的是,车子开到哪,警灯就亮到哪,让咱侨胞侨眷安心有信心。”江口社区主任连良芳说出了侨胞侨眷的心声。
江口镇有旅外侨胞20万人,全镇留守老人9000多人,留守儿童3000多人。加之辖区324国道横贯全境,侨资企业多,人流、车流、资金流的不断放大,特殊的治安态势使得侵财性案件高发频发。
侨胞侨眷的意见和呼声,就是改进治安管防工作的最直接信号。这个所改进警务模式,引进一部多功能警务车,安排警员对重点村居、厂区和路段实施动态巡防、流动打击。一组数据显示,“流动治安岗”推行3年多来,共受理各类警情和求助435件(次),案事件总量不足2012年上半年的一半。
跟着侨乡治安跑,围着侨胞需求转。针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归国侨眷,这个所联合移动公司推出了“一键SOS报警求助系统”服务终端服务。侨胞侨眷若是家中遇到警情或是发生人身意外伤害,只须按下设定键,执勤民警就能精确锁定在哪一条街道,哪一栋房屋,做到快速出警快速处置。目前,千余名侨胞侨眷用上了这样的订制手机。
今年4月初,江口社区一位老奶奶接了一个短信后,取出养老钱要给远在巴西的儿子汇款。电话另一端察觉不对劲,赶紧联系责任区民警林宇翔。小林马不停蹄找到老人,核实后发现这是场电信诈骗活动。
这个所还在辖区推广“车卫士”GPS智能防盗系统,给电动车、摩托车植入“防盗密码”。民警陈林明说,这两年破获的55起盗车案件,一大半都是锁定在案发第一现场。
路面求助有系统,打击坏人有天网。这个所在辖区6个村要道和路段实现电子天网全覆盖,在重点厂区和路段设置流动警务站、警察岗亭和执勤点,安排武装巡逻队、警员便衣队和党员巡逻队,实施编组巡逻值守。通过立体警务的集聚发力,侨乡江口日益成为福建兴化湾南岸侨胞侨眷宜商宜居的乐土。
维护侨益有能力——
涉法维权保出“法制侨乡”
江口侨胞遍及全球各地,江口社区书记李国忠介绍说,目前辖区侨胞主要集中在四个地方:从事小商品贸易在巴西,从事开中餐馆的在西班牙,开办超市的在阿根延,从事务工或工程建设的在新加坡。如何解决涉侨维权难题,当地侨联、法院以及江口边防派出所,一直在摸索实践中前行。
林国,江口社区的一名侨胞,常年从事跨国小商品贸易。2014年12月,林国向巴西的生意伙伴发出了价值50余万元的小商品,没想到对方资金链条断裂,货柜到达码头后拒绝接收。江口镇侨联主席卢国珍和所长陈彬闻讯后,与江口驻巴西商会会长取得联系,滞留费用和相应货款最终在沟通下得以圆满解决。
“借助驻外商会的力量,避免了因跨国司法途径造成的周期长且费时费力的问题。”陈彬说,我们已与驻15个国家和地区的江口商会会长建立了交流协作机制,共同维护侨胞利益。
探索依法维护侨益的新方式、新方法,涵江区侨联、涵江法院和江口边防派出所先后设立了江口调解衔接联络点和“多元化调解中心”,对涉侨案事件优先予以受办理,能调解的尽量调解,调解不成的去法庭,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状态。
留守老人刘某育有四子,却无人赡养。留守家庭服务站成员调查了解,得知其小儿子侨居国外,服务站及时联系所在旅居国的同乡会领导。很快,其子表态尽快汇款赡养老人,其他三子也答应履行赡养义务。
2013年8月,警地三方又在江口镇东岳观警务室发起成立“关爱华侨留守家庭服务站”,建立留守家庭档案,集中受办理涉侨涉法案事件。据统计,成立至今已调解留守老人赡养事件62件,留守儿童抚养事件23件,涉外婚姻事件14件。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指出,涵江区侨联、涵江法院和江口边防派出所三方共建“关爱华侨留守家庭服务站”,通过三家联动,不断达成化解涉侨纠纷的有效共识,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是一项关系广大在外华侨的“留根工作”,意义重大,是对如何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一个有益探索,也给中国侨联在开展涉侨维权工作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凝聚侨胞有载体——
恳谈警务架构“和谐侨乡”
江口东岳观,供奉着东岳大帝,距今已有近700年的建观史。近百年来,莆仙籍侨胞背井离乡闯南洋,他们把恋祖恋乡的情怀化为异乡的一草一木一建筑,东岳分观由此建在了印尼、马来西亚、文莱、新加坡等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昔日的道教名观风采依旧,如今正发挥着新时期沟联旅外侨胞回报桑梓的功能。这个所会同驻地侨联在此建立了华侨纪念馆,设立了华侨活动室。同时,鼓励侨胞引进项目,支持侨乡爱民固边模范村镇建设。2013年上半年,一大批侨胞为辖区82个农户筹集“阳光助农专款”700万元。
这个所依托警民恳谈(议事)平台,在每个警务区选任1名侨胞担任“联络员”,组织民警走访侨联和港澳同乡会等社团组织,建立上下贯通、左右协同、内外联动的组织架构,广泛收集侨智侨意。3年来,共走访侨胞侨眷8900人次,召开侨胞恳谈(议事)会136场次,收集治安防范、经济增收等意见建议320条。
把心思聚拢到知侨情、解侨难、谋侨益上,让每一个旅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了无后顾之忧,留下和谐故乡的美好记忆,这是每一名侨乡警民的责任。
蔡金水,侨眷代表,也是东岳观旅游区的管委会主任。这十几年来,老蔡发挥人缘优势,多方穿针引线,激发侨胞爱国爱乡的热情。而他自己,作为全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发起者,一直发挥余热,为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东岳观,老蔡正和边防民警筹划着暑期“关爱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已经举办了4届了,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好学得好,在海外的家长们放心满意,我们要把这项公益事一直办下去。”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孙卫锋 林建明)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