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微信平台警民零距离
【发布日期:2015-08-04】 【来源:本站】 【阅读:次】

孩子取名一直是准父母们的一件大事,如何避免重名现象,也让父母们绞尽脑汁,且特意跑到派出所申请新生儿重名查询也显得麻烦。在户籍业务受理中,因为重名前来申请变更姓名的群众也不乏少数。
这不,家住在荔城区黄石镇遮浪村的准爸爸程锋预先给孩子取了数个名字,让他觉得烦恼的是不晓得村里到底有多少人取这样相同的名字。7月27日,东甲边防派出所网格民警林智军、张泽两人在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递给程锋一张“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名片,现场指引程锋如何扫描名片上的二维码添加公众号后操作查询新生儿重名功能。如今,程锋只要在家利用手机动动指尖就能准确查询到新生儿的重名情况,其情不自禁对公安便民举措竖起大拇指直称赞。
据悉,应用信息化手段再造办事流程、简化审批环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有效举措,我省公安机关依托“福建治安便民”微信平台,成功研发“指尖办事”功能,极大服务方便群众。群众只要通过“福建治安便民”微信,用手机直接申办治安户政业务,申请材料直接拍照上传,经互联网交互到公安内网治安管理信息系统,由公安机关对群众身份及提交的电子材料进行要件形式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并应用电子签章逐级审核、审批。在审核、审批过程中,对申请材料的审核意见自动通过微信同群众交互,缺什么直接补什么,直至预审批通过。预审批通过后,微信自动通知申请人持电子材料原件到办事窗口进行同一性认定,只要身份、材料真实无误,即认定审批有效,当场领取证照,实现“先批后办、一趟办结”的简要流程。
今年6月,在广东经商的陈女士为了将户口迁回莆田照顾年迈的父母亲,专门请假回到老家当地东甲边防派出所窗口了解政策。7月,又同丈夫再次请假带着父母一起到窗口申请,由于疏忽忘带了结婚证,最终没被受理,事情就搁置下来。网格民警林智军得知这一情况后,向其宣传“福建治安便民”微信“指尖办事、一趟完结”网上办事亲民便民措施后,陈女士在广东使用了“福建治安便民”微信服务号很方便地申请了业务,其将材料照片上传后,户籍民警提示她把缺少的材料补齐,陈女士根据微信提醒直接补拍、补传,预审批通过后,微信发来通知,同时列明了需提交的电子材料,陈女士一一对照带齐后直接到窗口审验、办结,同步打印出了准迁证,直夸现在的互联网公安便民“指尖办事好”速度快、效率高。
7月28日上午,在黄石镇东甲村市场,卓国忠与邻居年迈60岁的陈金发碰面,卓国忠问走起路来不便的老人陈金发要去何地,陈金发告诉他自己要到派出所询问孙子办理的身份证件是否出来了。卓国忠握着陈金发老人的手笑着告诉他现在不用这么麻烦,只要用手机就能查询到。说完,他便接过老人手中的身份证领取单,用自己的手机在单子二维码上通过微信“扫一扫”,直接获取了制证进度结果。
据了解,在前期建立治安系统警务微博集群的基础上,省治安总队与相关网络媒体公司进一步合作,成为全国政务微信示范建设单位,开发建立“福建治安便民”政务微信,实现身份证制证进度查询功能,即在群众身份证领取凭证单中加入便民微信的二维码图案,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或查找公众号加入关注后,输入受理号即可实时查询本人申请居民身份证的制证发证进度,证件到达派出所后会主动告知。依托互联网微信平台开展“互联网+”窗口办事、警民互动、公共服务等“指尖办事”亲民便民措施,措施推行至今,东甲边防派出所共接受群众微信各类办事申请302起,办结260起,大大方便了群众、节省了警力,受到办事群众和基层民警的广泛欢迎,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工作效益。目前“福建治安便民”微信服务推出了国内出生落户、投靠父母落户、投靠成年子女落户、投靠配偶落户、家属随军户口迁入、录用调动落户、军队无军籍退休职工安置、出生日期更正、民族变更更正、姓名变更、大中专学生毕业落户等20多项户政业务和民爆物品购买许可、民爆物品运输许可、民爆物品购买、运输许可证申请等3项治安业务。据悉,下一步,还将继续推行新增“公民身份号码解读”、“银行身份核查异常处置指引”、“治安违法线索举报”等多项功能以方便群众办事。
东甲边防派出所教导员郑志煌介绍说,派出所向广大辖区群众推行应用“福建治安便民”指尖办事措施,实现了业务申请从“群众跑”变为“手机传”,群众不需要亲身跑到窗口,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微信提交申请,通过手机拍照提交材料;另外,群众办事从“多次跑”变为“一次结”,群众不需要多次往返询问政策、提交材料、领取证照,而是待全部手续办完后,在窗口一次性查验身份、交验原件、领取证照。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林智军)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