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改装后的渔船,在涨潮前通过油管接驳和卸载母船上的成品油,从海面分散而回,再由岸边的油罐车卸载后运往下一个去处。这种少量、多批次“蚂蚁搬家”式走私活动狡猾多变,组织打击难度大。2016年以来,市公安边防支队严厉打击由渔船伪装运载,查获走私成品油220余起5000余吨。本报记者或随警作战或电话采访,亲历感受了侦查民警与不法分子斗智斗勇的生动场景。
【缉私场景】堆沙场里有玄机
2016年8月10日,石城边防派出所责任区民警王伟向所长陈李强报告一天来的走访经历,称埭头镇淇沪村海边多了几处堆沙场。
在沿海乡村,堆沙场实在是稀松平常。陈李强听后专门交待小王,重点了解沙场深夜期间有没有大型车辆往来。很快,小王的反馈印证了这几处沙场不同寻常。8月13日,陈李强带领民警赶到现场,从附近的车辙印和沙堆油渍循迹追踪,一举端掉隐藏在沙堆下方的50吨储油罐6个。在埭头镇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安监、城管部门依法将油罐油管给予凿穿、挖断。
【缉私感悟】石城边防派出所所长陈李强:“从辖区的不起眼处去研判,把走私的要素一一关联印证,你就会有新惊喜。”
【延伸举措】在整个走私链条中,油罐车运载成品油去地下油库是利润最丰厚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成品油又化零为整,“蚂蚁”又开始聚合了。要组织打好缉私精确战,架起信息技术防控网是关键一环。这个支队引入2部可对目标锁定跟踪、监视拍照、实时画面传输功能于一体的无人机,并在重点港澳口新建视频监控探头36个,辖区视频监控数增至5200余个。这些如同一双双天眼,让走私活动现出原形。
为彻底切断沿海成品油走私地下通道,这个支队联合渔业、海事、安监、城管等部门,开展了非法铺设油管(罐)专项清查取缔行动,依法铲除取缔油管21条、油罐(桶)84处145个、抽油泵8个。这些被执勤官兵形象地称为“断须”“摘瘤”外科手术式行动,沉重地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缉私场景】船上有网不见鱼
2016年12月22日深夜11时许,秀屿边防大队侦查人员根据线索执行出海查缉任务。
当执法船抵达目标海域时,远远发现有船影在晃动,靠泊上前有2人在甲板上,现场与掌握的线索并不相符。侦查人员没有放弃行动,实施跳帮登临检查,甲板上除了一堆渔网渔具,没见一条鱼一只虾。侦查人员搬开网具,移动甲板,下方赫然露出了暗舱,涉案人员无法提供近百吨成品油的合法手续。而此前十八列岛边防派出所两度出击,查获伪装成渔船的油船2艘共460余吨成品油。
【缉私感悟】秀屿边防大队侦查员邱振文:“离现场近些,再近些,不被眼前的表象迷惑,你就会有新发现。”
【延伸举措】渔船是海上交通工具,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改造储油暗柜,趁着夜里涨潮前后伺机进行成品油海上运输。这个支队规范辖区船舶进入港签证管理,组织对41个码头、9个港口、6950艘出海船舶和7620名渔船民开展基础大排查,人员、船舶、码头、港澳口等缉私关键要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聚合管防力量,这个支队加强与海洋与渔业、海事、海关等涉海职能部门的联勤协作,先后组织开展了3次“清港清湾”行动和4次海上综合整治统一行动,共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船舶216艘。边防船艇官兵还与驻地海警、海事建立常态化的海上联合巡逻和执法行动机制,查获9起约400余吨无合法齐全手续成品油。
【缉私场景】未闻木香有油味
“靠边停车,接受临检”。2017年2月9日晚23时许,在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笏枫公路东沙段,边防民警设卡拦下了1部泉州牌号的厢式货运车。
“车上装的是什么?”民警问。
车主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觉察的惶恐,“是木条”。
“用厢式车运木条?”民警有些不解,“装木条做啥?”
“搞装修。”车主的表情显得很不自然。
搞装修哪有惊惶失措的,车内肯定有问题。民警责令打开后备厢,确是排列整齐的一段段木条,可一股浓重的柴油味扑面而来。移开两排共20余根木条,一个硕大的油罐显露了出来。
【缉私感悟】东沙边防派出所副教导员陈寒洲:“对于悖离于生活常理的现象,不妨多提问多观察,你就会有新答案。”
【延伸举措】依托精确的信息导侦,做到善听风声识踪迹,方能运筹决胜于对手。这个支队建立了缉私行动分析研判会长效工作机制,梳理归纳出辖区成品油走私冲滩上岸的主要区域、重点时段和转运路径。对辖区涉嫌走私成品油的船舶、港澳口、油库以及人员,通过滚动摸排和大数据碰撞比对,获取深层次、内幕性信息。
这个支队把握“敏锐维稳、主动治安”的工作导向,落实动态实时预警和重点方向管控,采取“固定堵点、机动堵截、集中力量端团伙”的“两堵一端”战术,查获百吨以上走私成品油案件达11起。 (时报记者 林锦堂 通讯员 孙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