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福建省委会主委陈绍军率调研组来莆开展“地方戏曲保护和发展情况”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副市长张丽冰出席座谈会作专题汇报,市政协副主席王少华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莆仙大剧院、莆仙戏剧院,并详细了解我市在地方戏曲保护和发展情况等工作情况。
莆仙戏作为我省五大地方戏曲之一,源于唐、成于宋、盛于明清,至今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历史最悠久、形态最古老、剧目最丰富、表演最独特的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中国成立以来,《团圆之后》、《春草闯堂》等莆仙戏游戏剧目曾九度晋京参加献礼演出。莆仙戏还受邀到台、港、澳乃至东南亚地区演出,深受旅居地侨胞欢迎,已成为莆田市对外文化交流以及让世界了解莆田的重要窗口和纽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莆仙戏年演出场8万多场,年演出收入3亿多元。
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对我市在地方戏曲保护和发展情况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肯定。陈绍军说,戏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戏曲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让传统戏曲在新形势下活起来、传下去、出精品、出名家、有市场、扬国粹。
就下一步工作,陈绍军强调,地方戏曲保护和发展工作要坚持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一步拓展莆仙戏演出市场和受众面。要敢于创新,在保持传统上要有所创新,表演内容要通俗易懂,让群众喜欢看,看得懂,要多创作一些符合当前社会主流思想和青少年感兴趣题材的优秀作品,把莆仙戏进校园工作做好做实。要混合交叉发展,尝试将地方戏曲艺化、话剧化,在展现文化内涵的同时,要培养不同层次观众,让更多群众懂得听戏、观戏、品戏。要研究相关的政策扶持措施和激励机制,引导创作符合本地民俗风情的优秀作品。 (时报记者 翁志鹏 实习生 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