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5日,我市举行莆田市人才政策新闻发布会,介绍和通报了我市人才开发总体情况、人才需求主要方向、人才发展政策体系,并对此次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人才发展的意见》、《关于建立市级优秀人才退出制度的意见》两份文件进行政策解读。
“我市开展产业人才专项服务行动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样督促发挥产业人才作用?”、“我市在与院、校合作方面取得哪些成效?”、“我市人才住房保障方面有哪些进展?”hellip;hellip;发布会上,多家媒体记者就我市人才发展政策体系、人才需求主要方向、人才新政策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蔡金春回答记者提问。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炳椿主持发布会。
据介绍,莆田已初步培养和造就了一支数量较充足、结构较优化、布局较合理、素质较优良的人才队伍。截止2014年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32.9万人,每万人拥有人才1028人。今后一段时间,我市人才需求主要围绕市委提出的临港产业集群“336”工程,即纺织新材料、食品加工、工艺美术3个千亿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高端设备、医疗健康、电子信息3个500亿新兴产业,这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也是人才发展的机遇所在、需求所在。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根据当前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已征集到2015年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需求岗位198个,需求人数400多人。
近年来,我市逐渐形成了包括人才引进、培养、激励、服务在内的比较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陆续出台了10多份人才文件,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平台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支持。今年10月份,根据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莆田市委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人才发展的意见》、《关于建立市级优秀人才退出制度的意见》等两份文件,在促进产业人才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人才能上能下的机制,更好地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蔡金春表示,这两份文件亮点很多。其中,《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人才发展的意见》中亮点主要突出在“八个首次”:首次对人才进行分类,突出高层次的同时,兼顾我市急需紧缺人才;首次对企业人才给予工作津贴;首次对高技能人才给予工作津贴等待遇;首次对领军人才和高级人才按其每年对地方财政贡献的不同比例给予补助(以前主要针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首次对股权等激励作出规定;首次对设立名师、大师工作室授权自主评鉴人才,具体办法由相关部门指导制定;首次对引进人才的子女配偶就业符合考核程序(硕士研究生以上)的,只要有编制、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可以简化程序;首次对义务阶段引进人才子女就学选择民办学校费用减免作了规定;还对人才租房、购房补贴作了统一规范。同时,按照“谁引进谁管理、谁使用谁负责”权责一致原则,对市级优秀人才退出方式、退出程序、退出管理进行规范,健全完善了人才流通机制,推动人才“能进能出”,激活人才队伍活力。
(时报记者 吴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