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涵江车鼓打出八闽威风
【发布日期:2009-07-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涵江车鼓打出八闽威风

□时报记者 吴芹芹

涵江车鼓在不断地发展着,它跌宕起伏的韵律,醉倒了无数人的心,这朵民族文化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动人魅力,成为涵江人民的一种文化特色,成为了民间艺术的最强音,鼓舞涵江人民积极投身海西建设。

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都喜欢敲鼓,鼓声让人觉得既喜庆又热闹。鼓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提起鼓,首先映入大家脑海的,不是粗旷豪放的黄河大鼓,就是精巧飘逸的匠中花鼓。但是在莆田,只要提起鼓,大家就不由自主的想起涵江车鼓。涵江车鼓,历史悠久,世代沿袭,经久不衰。涵江人以车鼓庆丰收、贺喜事、迎神、赛会、迎贵宾。喜庆节日里,涵江车鼓穿梭于大街小巷,带给千家万户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不久前,涵江车鼓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镲咚岑咚哐,哐(音译,下同)!镲咚岑咚哐,哐hellip;hellip;”鼓钹齐鸣,鼓点圆润自然,钹声清脆铿锵,间以锣声,和谐而悦耳,时而高昂激烈,时而悠扬流畅,时而深沉含蓄。那响彻云霄的锣鼓声犹如金戈铁马,血战疆场;犹如霹雳雷霆,惊天动地。数十位鼓手、钹手、锣手等身着战衣,头扎英雄巾,佩戴武土缨,腰束英雄结,脚登粉底靴,紧袖裹腿,服饰色彩艳丽,洒脱不俗,全然一副将士风度。那起落的鼓槌、翻飞的金钹似霹雳闪电,似金蛇狂舞;那变换的队形似沙场阅兵,似行兵布阵。这是涵江车鼓表演时特有的恢弘气魄和独具魅力的精彩场面。

据悉,在涵江,男女老少都会打车鼓,几乎每个街道居委会,每个自然村都有一支车鼓队。全区有260多支车鼓表演队。近几年,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涵江人民把他们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地运用在车鼓上,每年元宵佳节,涵江车鼓都要来一场大赛,以弘扬涵江车鼓文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被誉为“威风锣鼓”的涵江车鼓打响了整个福建省,受到热烈欢迎。

涵江车鼓,原名“镲锣鼓”,是涵江特有的民间打击乐。它由直径近1米的牛皮鼓,配备数十对直径0.5米的大钹,数面平锣和号称“童子圈”的凸脐锣组成,众多乐器击打时受大鼓指挥,配合默契。鼓阵布列有序,气势磅礴,矫健刚劲,热情奔放。涵江车鼓历史悠久,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传说系宋代“菩萨乞草”而始,莆俗每年腊月廿四,小孩打锣击鼓乞柴草为菩萨烘脚起焰,预示来年生活更热火,这种“草锣鼓”便孕育了最初的车鼓。明代“草锣鼓”发展壮大,鼓点规划统一,形成一定的乐器配套,称为“镲锣鼓”,直到清末,鼓面越来越大,搬运时得两个人抬。解放后,道路越来越宽,把鼓装在车上更为方便,遂改称“车鼓”。

“其它地方也有车鼓,但是涵江车鼓有几点与其它地方大不一样。”原涵江区文物管理办公室主任、涵江车鼓协会副会长程德鲁告诉记者,涵江车鼓的锣鼓点与仙游、城厢、秀屿一带的不一样,如仙游的鼓点节奏是“镲镲匡”,城厢的是凸脐锣跟平锣打在同一个点上,即“镲don qi don 匡”,而涵江车鼓是“镲don qi don 匡,哐”,凸脐锣跟平锣各差一拍,这样一来锣鼓点就更加丰富,这是最大的不同;其次,服装、道具上也不同,仙游、城厢一带注重于民俗服装,通常是红衫绿裤,但涵江车鼓注重于戎装,像古代武士那样武装起来,显得更威风;现代涵江的车鼓大部分都融入了一些舞蹈动作,它不但适合在行进间表演,也能够在广场上进行大型表演;涵江车鼓的钹,尺寸都很大,直径一般达到一尺六以上,其它地方的钹直径一般在一尺二以下。此外,涵江车鼓的钹手,阵容很大,要配上大巾、配上两面凸脐锣,有的甚至是四面,还要加上凉伞等等,击打表演时场面非常壮观。据介绍,熟练的涵江车鼓鼓手能击出数十种鼓点,随着鼓槌的起落,敲鼓边,击鼓心,震鼓帮,忽而急如流星,忽而缓似流水,不断变换花样,刚中有柔,柔中带刚,花而不乱,妙趣横生。有经验的锣手双手甚至能执重数十斤的大钹,收腹挺胸,上下翻飞,击出富有节奏的韵律。

说到涵江车鼓,那就不能不提它那别具风韵的女子车鼓。涵江女子车鼓不但有男子车鼓的勇猛刚劲,又体现出女子特有的柔情奔放。涵江车鼓协会副会长方嫔嫔说,通过对传统车鼓表演的发掘整理及提炼加工,女子车鼓加入了舞蹈动作,穿梭插花,变换队形,把车鼓的虎劲、猛劲、狂劲全融入了优美精湛的舞姿之中。同时,女子车鼓队中还加入了彩旗、宫灯、凉伞配舞,使观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更加丰富了车鼓文化的内涵。车鼓队加入四面小鼓,以后半拍击打,锣鼓声更加和谐悦耳。

车鼓文化氛围熏陶了一代又一代涵江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涵江车鼓也在不断地发展着,它跌宕起伏的韵律,醉倒了无数人的心,这朵民族文化的奇葩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动人魅力,成为涵江人民的一种文化特色,成为了民间艺术的最强音,鼓舞涵江人民积极投身海西建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