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九百年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民俗奇葩分外璀璨
【发布日期:2012-02-07】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正月十五闹元宵,龙腾虎跃庆佳节。2月6日晚,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仙游县枫亭镇,热闹非凡的传统元宵活动流光溢彩,吸引了海内外朋友和当地群众近5万人一道赏灯欢庆佳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枫亭元宵游灯习俗”,其活动汇集了篝火、社火、傩舞等众多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融合了民间灯艺、曲艺、舞蹈、戏剧、杂技技巧和历史文化等各类艺术,为文化莆田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蜈蚣灯、松树灯、菜头灯、花篮灯、莲花灯、宝伞灯千奇百态,异彩纷呈,是一朵朵永不凋谢的民俗奇葩。

▲舞龙舞狮:舞龙、舞狮是枫亭元宵游灯的最后一项节目。至今仅遗留舞龙8项技巧:即潜龙奋起、翻肚、脱鳞(龙身卧地、脱节、翻滚、变蝶)、化马(龙当马、执龙珠人骑龙头)、拧肩(扭转身子为绳)、穿尾翻头、龙门阵等;舞狮留下7项技巧:出洞(沿人群转三圈)、伸腰擦痒(用脚搔擦全身)、哺乳(小狮吃奶)、带子过溪(大狮子口叨一只小狮子,背驮一只小狮子)、三进三退(狮尾人举起狮头人,而后跳上桌面)、戏珠吐雾(高难度动作)、龙狮朝天(舞狮人手压狮头,脚朝天)等。

▲百戏彩架灯:枫亭兰友街的百戏彩架灯始于清末。取用双铁支作主轴,中段装上坐垫,用铁器佯装剑、戟、矛、刀等兵器,便于脚踏着盘子、茶杯或红柑之上。底部用木架和木板钉牢,并用花布幔着,以山水图案为后景。扮饰戏剧典故的男女孩童标眉粉妆,身着戏装,凌空悬立,持刀拿枪挥笔摇扇,奇招迭出,旋转自如,扣人心弦。彩架背景精心制作楼台亭阁、高山流水、古井喷泉,蔚为壮观。近年彩架灯的典故有妈祖救驾、林则徐销烟、中国杂技、昭君出塞、杨家将、春草闯草等数十个剧目。彩架上配饰电灯、日光灯、电条、断路灯,千姿百态,出奇入胜。

▲花盆菜头灯:花盆菜头灯是用木制花盆,用白萝卜雕刻而成的各式花盆,故称“花盆菜头灯”。这一民间艺术在兰友、学士两个社区传承已有四百多年,是枫亭独特的灯艺精品。

▲驱邪蜈蚣灯:蜈蚣灯采用竹片、竹篾、木板、布料等材料,绑扎成长丈余、宽三尺多的状似蜈蚣型,然后用花布、色纸裱糊装饰,每架共装上14排,每排系上6盏纸灯笼。形似一条庞大的蜈蚣,俗称“蜈蚣驱邪灯”,下方备有四支木架支撑,由八名青年灯手轮换高擎,慢步行走,远远望去,形似蜈蚣爬行,甚为奇特壮观。

枫慈江畔,银花吐艳,叠影齐开,热闹非凡。2月6日晚,莆田南大门枫亭举行盛大的元宵游灯习俗活动。回莆田参加市海外联谊会第四届理事会的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朋友与当地群众近5万人一道赏灯欢庆佳节。当晚,社区妇女打起腰鼓,扭起秧歌,漂亮的大花灯和彩架车在人流中穿梭行驶。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景色向人们呈现了一场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热闹景象。造型各异的花灯将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枫亭这座千年古镇打扮得分外喜庆,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佳节氛围。众多民俗队伍欢聚一起,共闹元宵佳节,期盼龙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枫亭是仙游县文化发祥地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催生了枫亭元宵游灯的民俗文化奇葩。
枫亭元宵游灯始于宋代,传承至今已9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枫亭元宵游灯习俗成为当地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由集镇区的霞桥、霞街、兰友、学士社区及霞街北门自然村依次进行,参与人员达4000多人。装饰精美的头牌主匾由仗仪队簇拥而行;车鼓队、十音八乐队、女子腰鼓队穿插在各式各样的游灯方队之中;灯架队阵容壮观:蜈蚣灯、松树灯、宝伞灯、花篮灯、菜头灯等各类彩灯千奇百态,异彩纷呈;百戏彩架灯展示了历史人物故事,以灯架塑形,融入了戏剧、灯艺和杂技艺术的技巧,让人叹为观止;舞龙舞狮是枫亭元宵游灯的最后一项节目,扣人心弦的表演使元宵游灯锦上添花。游灯队伍环绕集镇区4个社区,全程3公里,所经居民家门点燃火堆,燃放爆竹礼花。2008年6月7日,“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被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枫亭元宵游灯在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地区的观众中深深植根,元宵节的每天夜里,观众多达四、五万人,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枫亭元宵游灯不同于各地的元宵灯节,它汇集了篝火、社火、放灯、游神、古巫、傩舞等多种古典文化和民俗文化,揉合了民间灯艺、曲艺、舞蹈、历史文化、十音八乐、戏剧和杂技等各类艺术,并以游动的方式进行体现,从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研究古典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演变以及国内外学者研究蔡襄文化和枫亭民俗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时报记者 凌明信 文/图)

分享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