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天气预报:
民族村:插上五对翅膀奔小康
【发布日期:2009-05-25】 【来源:本站】 【阅读:次】

民族村:插上五对翅膀奔小康


我市属于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现有31个少数民族,总户数7355户,总人口31178人。其中,回族26488人,畲族4150人,蒙古族130人,其余的少数民族都在百人之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10permil;。还有3500多名回民在我市三资企业务工。全市现有11个民族行政村、85个自然村,8个民族小学、分布在全市30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

由于历史原因,多数少数民族居住在边远山区及海岛,呈现“边”、“散”、“老”、“穷”的特点。少数民族主要经济收入以农业、畜牧业、养殖业为主,外出务工为辅,年人均收入约3500元左右。仙游枫亭镇沧村、涵江区白塘镇双福村等地处平原的几个民族行政村年人均收入较高,达到4500元,而仙游县西苑乡柳园村、西苑乡前溪村和涵江区大洋坝头村等山区民族行政村及多数民族自然村收入较低,只有2000元左右。

领导挂钩、政策帮扶、资金保障,支持少数民族自然村“五通”建设,各部门齐心协力,形成强劲合力,改善我市少数民族村落后面貌,使民族村越来越“现代”,城里乡里设施实现“零”距离。

目前,全市11个民族行政村基本完成“五通”建设,处于完善和巩固阶段。85个民族自然村民族自然村“五通”建设也完成大部分。据不完全统计,民族村村道建设完成70%,饮水工程完成75%,通电完成100%,广播电视和通电话完成95%。

财政

经汇总统计,2006年至2008年省财政下达我市少数民族补助款达227.81万元。其中:2006年66.1万元,2007年62.71万元,2008年99万元。

按县区划分,仙游县少数民族获得补助76.81万元,涵江区少数民族获得补助49万元,秀屿区少数民族获得补助23万元,城厢区少数民族获得补助22.9万元,荔城区少数民族获得补助19万元,市本级少数民族获得37.1万元。

补助资金中,114万元主要用于少数民族村村道修建,占全部补助款的50%,其余为少数民族村学校补助20万元,市民宗局科技培训费32万元等。

交通

我市始终把少数民族村公路建设当作农村脱贫致富和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民心工程”来落实。

2006年,市交通局专题研究增加市级配套资金补助标准,重点倾斜支持15个山区海岛乡镇和全市67个未通水泥路村,特别是任务艰巨的49个老区、少数民族村道建设问题,市级配套补助县道每公里由5万增加到8万,村道由2万增加到3万。连续两年市级配套补助资金超过1600万元。

至2008年底,全市少数民族村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2.1公里,取得省、市补助468.3万元,实现少数民族村村村通水泥路。在自然村公路建设中,省交通厅切块给我市100公里,在同等条件下,我市交通部门优先安排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村村道建设,对列入计划的少数民族自然村项目,除省交通厅给予仙游经济特困县每公里10万元补助,原莆田县每公里9万元补助外,市交通局给予每公里1万元的配套补助。完成仙游县龙华镇金沙村、象溪乡菜溪村、城厢区常太镇照车村南京头等少数民族自然村公路建设3.5公里,取得省、市补助37.1公里。

2009年,省交通厅继续安排我市120公里自然村公路建设,续建城厢区常太镇照车村南京头公路都在安排之列,新安排仙游县鲤南平原、度尾云水、度尾中峰等自然村村道约5公里的建设。少数民族自然村公路建设继续享受优惠政策。

水利

“六千水利”工程建设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2008年底全面完成村级供水建设任务。此时,我市也实现所有行政村一级的通水,其中共计投资近50万元,重点解决了包括仙游县枫亭镇沧溪、榜头镇芹山村、涵江区大洋乡坝头村、秀屿区南日镇罗盘村等在内的我市所有11个少数民族行政村村部、学校及其附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也有部分少数民族自然村群众的用水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投资7.2亿元的“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基本解决全市170多万饮水不安全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截止今年4月30日,全市已完成投资5.7亿元,有125万群众从中受益,其中有86万人口彻底摆脱饮水不安全困扰,大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到今年年底,将基本完成“饮水安全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届时,全市11个少数民族行政村85个自然村3万多少数民族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

广电

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自然村都已实现广播电视光缆联网,一些原来未通广播电视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自然村也相继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中,分类采用有线电视光缆联网方式联网、小功率无线覆盖、卫星电视个体接收等各种方式实现了通广播电视的任务,使少数民族自然村的人民群众也都能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

据介绍,大洋乡坝头村、榜头镇云庄村山后自然村、枫亭镇九社村、赖店镇山尾村湄花塘四个少数民族自然村是莆田市少数民族人口较为集中的居住点。其中,大洋乡坝头村现有70户少数民族住户。1996年建网,于2004年12月实行自立杆路光缆联网,现有有线电视用户47户,入户率67.1%。榜头镇云庄村山后自然村现有70多户回族住户,该村为有线空白村,采用无线开路接收,可收四套电视节目及六套调频广播节目。枫亭镇九社村有25户杜章戈蒙古族住户,已立户有线电视的有16户,入户率64%。赖店镇山尾村湄花塘现有郭姓回族52户,已立户有线电视的有26户,入户率50%。 (时报记者 黄凌燕)

萩芦南下少数民族村过溪旧石桥和修建中的现代桥 郑育俊/摄

相关链接:

据相关资料记载,仙游县有很多少数民族村。在游洋民族行政村有郭姓回族住户,郭氏最早进福建的是在榜头镇梧店村,那里经常有郭氏后代上门祭祖。

新田自然村全村都是蓝姓畲族,经济收入主要是靠竹编,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蓝姓祖宗迁到新田,落地生根,繁衍生息,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了。畲族有蓝、钟、雷、盘四种姓氏。蓝姓始祖受封于蓝田(陕西渭水之南,秦岭以北一带),遂以地为姓氏。

梧店行政村是莆田回民的发源地,每年惠安、福州、福清等地的郭氏后代都会组团来这里祭祖,郭氏祖祠就在村后山上。

枫亭镇九社村,该村杜樟戈自然村居住着88个蒙古族后裔,全都姓出。据说,他们是从惠安县涂岭小见村迁移过来的。蒙古族后裔目前除了说莆仙话外,还会说闽南话。

西苑乡的前溪民族行政村和柳园民族行政村,都是革命老区基点村。两个村离仙游县城约70公里,海拔在1200米以上,全市海拔最高的山就在柳园村附近,是德化、永泰、仙游三县交界的地方。郭姓回族占多数。

此外,涵江区的民族村也是闻名遐迩。大洋坝头民族行政村,该村是革命老区,闽中司令部旧址就在附近。青年人结婚习俗、老人百岁后的披麻戴孝跟汉族不一样,保留着回族的习俗。祭祖时只供鱼鸡鸭,不供猪肉。

秋芦镇南下民族行政村是个比较偏僻的村子,这里的回民是在明嘉靖年间,即1543年从仙游县榜头镇梧店村搬迁过来的。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倒有几座保持相当完整的郭氏宗祠,我所看到的有“积庆堂”、“世思堂”、“孝思堂”,是宗族们聚会和办红白喜事的场所。

分享至:
打印】  【关闭